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内生农村金融创新的相关研究,并对内生金融和外生金融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内生金融和外生金融是一个涉及多个维度的概念,内生金融是指在市场客观供求刺激下,由社会、经济体系的内部因素所决定,基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参与和贡献,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自下而上内生出的金融活动、金融组织、金融制度、金融体系的统称。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有效促进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匹配,使配置农村金融资源的效率得到提高。在对内生金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从多个层面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的原因,认为从正规金融机构层面来看,中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匮乏是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的原因;从机构经营层面来看,银行对农户贷款缺乏宣导是主要原因;从资金流向层面来看,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不合理是我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原因;从非正规金融发展层面来看,非正规金融发展严重受制约是主要原因;从政府层面来看,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是主因;而从农户的主体层面来看,农户自身的抵质押不足、金融知识和融资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从保险层面来看,相关保险产品的保障作用不强,效率较低,这些都是中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的原因。在这些层面对我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内生性创新是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匹配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目前在中国农村兴起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互联网+产业链”的农村内生性金融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选择了4家公司,结合农村内生金融理论,通过多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这种“互联网+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主导创新、产业链金融支撑、移动互联网覆盖、大数据征信、整合各类金融机构等手段,汇集了一批全新的在线产业链金融服务业态和生态圈,整合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小贷公司、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走出一条“互联网+产业链”农村金融创新之路,在农村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改变了中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问题,有效促进了中国农村外生金融内生化发展,降低了农村金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抵押不对称问题,推动了农村金融的深化,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本文重点对这一农村内生金融创新的几个方面的共性特点进行了总结,发现中国农村这种“互联网+产业链”的内生性金融创新模式的主导者是“核心企业”而非政府,而且这种模式整合了内生性程度更高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活动,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征信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供需匹配,受到了地方政府较弱的行政干预,为农户提供一揽子金融、保险、管理、销售服务,有效促进了农村金融供需匹配。结合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内生性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多案例研究,本文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内生发展的对策建议,认为应该通过在政府层面、金融发展层面、农村保险层面、组织保障层面、金融实践层面、教育宣导方面和互联网金融创新层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