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号召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受到重视,而职前阶段培养能够为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中,身份认同在职前阶段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身份认同是对“我是谁,我将到哪里去”等问题的回答。在身份认同过程中,职前教师能够增强对自我的认识,促进自我的发展,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规划。作为一种专门且具有特色的身份角色,职前教师应当对自我身份有正确的认知。具体来说,职前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号召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受到重视,而职前阶段培养能够为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中,身份认同在职前阶段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身份认同是对“我是谁,我将到哪里去”等问题的回答。在身份认同过程中,职前教师能够增强对自我的认识,促进自我的发展,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规划。作为一种专门且具有特色的身份角色,职前教师应当对自我身份有正确的认知。具体来说,职前教师处于一个复杂的境遇中,其尚未拥有真正的教师身份,同时,职前教师又在想象和实习中形构了真实的、必要的教师身份。因此,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既掺杂着学生的身份同时有具有教师职业角色的特征。另外,英语学科具有特殊性。英语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者,英语课程改革等都可能对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产生影响。故本文将以身份认同理论、想象认同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关注英语学科特点,分析职前英语教师身份的复杂性。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职前英语教师对其身份的理解。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职前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的现状是什么?(2)影响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发现,整体上,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发现职前英语教师在专业身份认同方面认同感最低,其次为学生身份认同、教师身份认同、处境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感评分低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自己外语能力的评价得分低,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语言示范能力。学生身份认同低主要表现在师范类课程与英语教学的脱离,职前英语教师对如何将教育学理论与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存在困惑。教师身份认同较高主要表现在职前英语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值得尊重的。处境身份认同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被认可以及职前英语教师受到社会多方的支持。通过探究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笔者发现影响职前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归结为四个方面:职前教师自身因素、就读学校、实习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职前教师的性格、教学效能感、求职动机和意愿、就读学校课程设置、导师、学习同伴、实习学校提供的指导和社会评价等。根据研究发现,笔者在结合具体实践和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增强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十分重要。职前英语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建立正确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实习学校、师范院校也应为职前教师身份认同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此外,还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力量来增强职前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翻译过程为导向,研究有声思维实验法(TAPs)在译者大脑中将翻译思维形象化的过程,展示译者在处理翻译任务时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在遇到翻译难点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以往翻译过程研究的空白。本研究以一名对物理有一定了解的高级翻译人员和一名对物理知之甚少的翻译初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声思维法(TAPs)进行实验获取数据。比较了不同层次译者在翻译认知过程、翻译水平、翻译策略
如今,考虑到当下的教育背景,在线教育不再是止步于高等教育,相反,它已经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MOOC平台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对基础教育也有着愈来愈重要的超前意义。此外,在基础教育阶段,评价作为其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得在线教学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
中学时期是学生摄取知识、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阅读和写作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对语言技能中的阅读、写作等技能提出五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形式,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二者在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阅读和写作是分裂教学的,这对于学生综合习得语言并能够恰
儿童诗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之一,是幼儿接受文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儿童诗讲究韵味和意境,相比于其他文学样式更易给予幼儿心灵与情感的陶冶。在幼儿园开展儿童诗欣赏活动,能够有效发挥儿童诗对幼儿成长的多元价值,引领幼儿树立健康的审美趣味,塑造幼儿健全人格。但是,当前幼儿园并未对儿童诗欣赏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幼儿园儿童诗
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部分问题,课本中的英文阅读材料不充足且缺乏时代性,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只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重点单词以及词组,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技巧的培养,因而当学生遇到较长的文章或者含有生词的阅读时,部分学生无法分析理解文章,导致其失去对于英语阅读的信心,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就以上现状,并基于可理解输入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指出
2020年3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中职英语新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要求部分有“开展活动导向教学”和“尊重差异,促进学生发展”等内容,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ener,1983)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关注学习者的个体智力差异和从多元智能角度实现学习高度符合。在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英语的单元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元智能视角,
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承载着知识的传递、学习方法的获得等重要任务。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阶段,其英语阅读教学无疑对学生思维的完善、素养的提升意义非凡。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提出了更多的任务和要求,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文本意义的获得,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全面反思学习和课内外资源高度连通的学习。这就意味着英语阅读教学要在能够使学生把握基础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技能之一,也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探讨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如过程体裁教学法、写长法等等。但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提供范文、学生背诵,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问题。学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恰巧说明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进行独立思考。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写作当中缺乏思维品质的问题。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日益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度指的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欣赏及接受的程度。研究表明,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同时,传统的英语语言学习往往更多地关注词汇和语法学习,忽略语用能力的习得,由此导致学用分离。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跨文化交际
童心思想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色彩和现代精神。但纵观已有研究,研究者多从哲学、文学等视角探讨童心思想的价值,教育领域中对李贽童心思想的研究则相对空白。而李贽本人和教育活动的联系又是密切的,其童心思想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因此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无疑是一个遗憾。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前一部分为第一、第二章,主要对李贽的童心思想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介绍了“童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