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的疗效,并且探讨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再出血的防治提供帮助,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且病例资料完善的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经内镜检查均提示食管静脉曲张并行内镜下套扎治疗,共313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内镜治疗后总有效率等记录治疗效果。按照术后6周内有无再出血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未出血组,通过SPSS25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讨论得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再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预后情况。结果:1.共入选患者313例,其中男性211例,女性102例,平均年龄52.79±10.08岁。2.所有患者均行内科治疗联合内镜下EVL治疗,观察内镜下疗效,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为14.7%,总有效为265例,占84.7%。3.EVL术后出现早期再出血患者27例,未出血286例,早期再出血率为8.6%。其中,21例患者再次治疗后出血得以控制,3例治疗失败患者进一步行TIPS治疗,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约为14.8%)。4.通过显著性检验发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02)、腹水(P=0.008)、门静脉血栓形成(P=0.018)、凝血酶原时间(P=0.000)、血浆白蛋白(P=0.009)、血红蛋白(P=0.016)、MELD评分(P=0.033)、食管静脉曲张程度(P=0.004)、伴胃底静脉曲张程度(P=0.005)、套扎环数(P=0.003)、食管以及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P=0.009,P=0.017)、术后应用生长抑素(P=0.044)、普萘洛尔(P=0.017)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T、大量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未应用普萘洛尔、MELD评分、Child-pugh C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T、MELD评分对早期再出血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方的面积(AUC)分别为:0.877、0.610,临界值分别为16.9、10.5,灵敏度分别为87.1%、77.4%,特异度为77.2%、49.6%。结论:1.我院消化内科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率为8.6%。2.凝血酶原时间、大量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未应用普萘洛尔是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独立危险因素。PT、MELD评分可作为预测EVL术后早期再出血风险的指标。3.应在EVL术前积极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减少腹水,术后积极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普萘洛尔等,以降低再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