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大学管理不同,大学治理强调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指教师作为治理主体参与大学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治理改革旨在保障教师学术权力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但许多研究表明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状况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为什么大学教师不能有效参与大学治理?这一问题是当前大学改革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制度设计的视角,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通过文本分析、实证调研、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力图找出教师不能有效参与大学治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笔者通过对我国大学教师参与治理制度设计的供给分析以及需求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参与治理制度存在比较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状况。具体表现为制度供给小于需求、已有制度设计缺乏有效性、现行制度的“诺斯悖论”等几个方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党、政管理人员主导制度设计,使得教师作为博弈主体无法有效参与决策;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是导致当前各治理主体之间的惩罚不可信博弈格局;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博弈参与人权力分配不均。最后,结合现行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为保障教师有效地参与大学治理,促成合作博弈的格局,相关制度设计需要依据学术组织的特征,国家层面重点强调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学校、学院层面不仅要完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更要调整当前的制度设计,切实落实教师应有的权力配置。总之,不同的制度设计决定大学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配置和界限,从而决定了大学治理的具体方式。要改善当前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现状,须从深层次的制度构建和改革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