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型高硫金精矿生物预氧化及浸金受限原因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含砷、含硫、含碳且金以微细粒形式包裹与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中的极难处理金矿,是典型的双重难处理金矿。我国卡林型金矿储量约有1000t,但多为贫细杂矿石,开采利用率极低。卡林型金矿的预处理工艺包含焙烧氧化、化学氧化、加压氧化以及生物氧化法等,其中生物氧化法具有绿色、清洁、条件温和以及使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发展尤为迅速。本文以贵州某卡林型金矿为原料,经一粗三精浮选工艺获得用以生物预氧化的低品位高硫卡林型金精矿,分别进行了常规生物预氧化研究,分步生物预氧化研究,生物预氧化脱硫动力学研究,并针对预氧化后续金浸出率受限问题,开展了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劫金碳质研究,预氧化过程产物二次包裹研究以及渣金金相研究等,从机理层面揭示了该类矿石提金受限的根本原因,为该类矿石生物预氧化提金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同时,结合该类矿石提金受限根本原因,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预氧化工艺思路,即生物分步脱砷-焙烧联合预氧化工艺,缩短了传统生物预氧化周期,初步实现了降砷减排和金的高效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在条件为磨矿细度为-37 μm占90%,矿浆浓度15%,浸矿温度45℃,浸矿体系2L,接种量10%,矿浆搅拌速度120 r·min-1,氧化制度5d-3d-2d,氧化10d时,采用分步预氧化法可有效解决预氧化过程产酸过量并严重影响细菌活性问题,实现了高硫金精矿的高效生物预氧化,其硫和砷的脱除率分别可达80.22%和91.27%,后续CIP氰化中Au浸出率可达80.17%,比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率提高了约60%~70%,回收了 95%以上硫化物包裹金。高硫卡林型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脱硫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且脱硫过程受温度、接种量、磨矿细度以及矿浆浓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受磨矿细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矿浆浓度。在30℃~45℃温度范围内,通过动力学拟合计算得出生物预氧化脱硫表观活化能为31.24 kJ/mol;采用表面化学反应经验模型线性拟合得到了接种量、磨矿细度以及矿浆浓度与生物预氧化脱硫速率常数的关联指数分别为0.003、0.458和-0.206,建立了高硫金精矿生物预氧化脱硫半经验动力学模型。从机理层面分析了该类矿石浸金受限根本原因,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金精矿中Au与As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呈显微不可见固溶体金形式,无序散布、包裹于毒砂、黄铁矿等载金矿物内部,无法直接氰化浸出,该部分金回收需要生物预氧化;2)金精矿中存在高劫金有机碳质如干酪根等,此类劫金碳质内部碳原子排列无序度极高,具有极强的富集金能力,且在分步预氧化过程中得到小幅富集,对浸金过程极为不利,且添加活性炭竞争吸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劫金问题;3)预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次黄钾铁矾对后续氰化浸金有重要影响,该矾膜既能阻碍氰化钠等浸金溶剂与被解离金的有效接触,又对未完全氧化的毒砂、黄铁矿形成二次包裹,影响预氧化进程,通过盐酸等溶剂可将其消解,能提升Au回收率10%左右;4)氰渣中干酪根中金含量高达493g/t,占氰渣中总金56.60%,而硫化物包裹金占氰渣中金仅为5.87%左右,硅酸盐包裹金占37.53%,其中未氧化硫化物包裹金仅占总金1.16%左右,继续延长预氧化时间脱硫无法显著提升后续金的氰化浸出率,需要开发新工艺回收这些碳质、硫化物包裹金。结合该类矿石提金受限根本原因,开发了生物分步脱砷-焙烧联合预氧化工艺,初步实现了降砷减排和金的高效回收。当条件磨矿细度为-37μm占90%,接种量10%,矿浆浓度15%,浸矿温度45℃,氧化制度为2d-1d-1d时,进行生物脱砷4d,金精矿中砷含量可降至0.71%,砷脱除率可达56.59%,后续采用600℃(1h)—900℃(1h)两段焙烧工艺,金浸出率可达92.03%,接近既定磨矿细度下的理论最高浸出率。大量黄铁矿的存在有利于生物脱砷,整个工序耗时缩短至4d左右,较生物分步脱硫预氧化工艺极大的缩短了周期。该工艺可从源头上达到降砷减排目的,有利于金精矿中金和硫等资源的最大限度回收,对该类矿石的开发利用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Hall-Heroult铝电解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经历了诸多改进和巨大进步。目前,大型铝电解槽的容量已发展到600 kA,但铝电解槽吨铝电能消耗降低有限,大多数直流电耗仍在13.2 kWh/kg-Al左右,能量效率低于50%。铝电解工作者致力于降低能耗和成本的研究,以增加铝电解槽产出和效率。一种可行的方法为改进阴极的结构,提高铝液面稳定性,以实现降低电耗的目的。本文以300 kA级铝电解槽为研究对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冶炼设备和冶炼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在控制轴承钢全氧和夹杂物方面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仍存在差距。为了提高轴承钢质量,本文在实验室实验和工业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气体分析、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热力学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转炉钢液中的夹杂物在铝脱氧过程中的转变过程,分析了耐火材料-钢包釉-钢液之间相互作用行为及其与轴承钢洁净度的关系,并研究了转炉炉渣对控氮的影响与铝酸钙类型夹
在原油的炼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油品中的活性硫与装置内壁中的铁锈(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具有一定自燃性的硫铁化合物。油品储罐中硫铁化合物的氧化自燃被认为是引起油品储罐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本论文围绕含硫原油自燃原理,对有氧条件下硫铁化合物的生成及其自燃性、硫铁化合物结构对自燃性的影响、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历程和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硫化装置
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油页岩干馏炼油已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对油页岩干馏工艺过程中油页岩粉尘及粉-气杂混物爆炸特性进行系统地实验研究是油页岩干馏工艺的前沿需求,也是国际上的新动向。针对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文从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标准工况及高温条件下国内四种油页岩粉尘及其粉-气杂混物的爆炸特性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分别以氮气、二氧化碳为惰化剂研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铝板因打磨、抛光或铝粉生产而产生大量的铝粉尘,不仅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而且爆炸事故屡见不鲜。采用湿式除尘器可有效解决铝粉尘爆炸问题,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氢气爆炸的风险,所以我国国标严禁铝粉尘湿式除尘。为了有效解决铝粉尘湿式除尘氢气爆炸问题,有必要搞清楚铝粉尘湿式除尘产氢及抑氢规律。首先根据铝粉尘与水反应产氢测试原理研制了产氢测试仪。该仪器内置嵌入软件,可以实现实验条件的设定、加料时刻
不锈钢渣是不锈钢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品,其产量达到了 600万吨/年,因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铬元素,其回收利用水平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目前不锈钢渣的处理方法主要为渣场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土地,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因此,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实现不锈钢渣中铬的稳定化,对于提升不锈钢渣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冶金行业绿色制造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不锈钢渣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渣中典型含铬物相
目前国内外对纯铜标准样品的研制报道较少,已研制出的纯铜标准样品无论涵盖元素种类还是含量范围都不能完全满足高纯阴极铜及标准阴极铜的分析测试要求。本论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纯铜标准样品研制的技术难题,分别研究了低固溶、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和Cu-P中间合金的熔炼条件及其时效处理,并对固溶和时效机理进行了解释;以铜基中间合金为基础,采用“六步熔炼法”制备了涵盖18种杂质元素的纯铜标准样品,并对其相关性能及均匀性
四旋翼无人机具有垂直起降、定点悬停、机动性强、操作灵活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到搜索营救、战场侦查、火场勘察、交通管制等军事及民用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四输入六输出欠驱动系统,该特性使得四旋翼无人机在外形设计与加工制造的难度得到了有效地降低,但是在设计飞行器的控制系统时却要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四旋翼无人机的姿态控制是飞控系统的核心和
IF钢通常用于生产汽车面板,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深冲性和无时效性,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国内某钢铁公司在IF钢生产中存在表面缺陷发生几率高、成材率低的问题。质量跟踪结果表明,铸坯全氧含量高、大型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超标是导致表面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钢液镁处理具有良好的夹杂物控制功能,开发适合于IF钢工业生产的钢液镁处理技术对于降低IF钢冷轧板表面缺陷发生几率,提高成材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上述目标,
目前,氧化物-氟化物熔盐电解法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单一稀土金属及部分稀土合金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我国稀土氧化物-氟化物熔盐电解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一方面,电解槽容量从最初的3 kA增加到了60 kA;另一方面,电解装备也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由传统的上插阴阳极式电解槽逐渐改变为底部液态阴极电解槽。这些新型稀土熔盐电解工艺及设备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传统电解槽槽体结构、电解条件及工艺参数等,要开发出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