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在上海这片肥沃的土地之上,小说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推动彼时沪上小说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宽松的舆论环境、精良的印刷设备、报刊业的日益发达、小说家的应运而生、广大的读者群体、小说本身的魅力……这诸多因素依靠书局汇成合力,构建出一个能够自如运转的小说传播体系,带动着彼时的小说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使此时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产量。这一现象引发着学者的探究与思考,但过去在小说传播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也未能清晰地勾画书局这一总的小说传播者在小说传播方面的主导作用。笔者此文以书局为中心,贯穿起影响小说传播的诸方面因素,分析诸因素的作用和彼此间的影响,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小说传播体系。第一章论述此时段上海地区有利小说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包括上海租界的特性、出版机构、印刷设备、发行渠道等具体因素,也对各主要书局的概貌、小说成果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从小说家这一传播要素入手,梳理了书局与小说作家,小说作家与小说之间的关系,以稿酬制为纲,串联出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三章研究商业化状态下,小说观念的传播与小说形式的发展。在这一章中,笔者既梳理了刊载在书局旗下报刊上的小说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在观念上宣传、定性及解读了小说,也立足于小说作为书局的商品,为了尽可能地吸引读者,它在篇幅、语言等形式上的商品化特征。第四章主要研究小说在书局的商业运营下,小说的促销、广告、以及文本特色对小说传播的促进作用。第五章探讨书局与读者这一小说传播受众之间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在附录中,笔者对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10家书局出版的小说单行本书目进行了整理统计。笔者希望通过这五章的论述,对书局在小说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的梳理和阐述,较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小说传播复杂的动态图景。在小说传播中,诸因素是协同作用的,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故在各章的论述中,笔者始终以一个整体的观念考察各要素在小说传播方面的作用,使本文的研究更全面、更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