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上海地区书局与小说的传播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在上海这片肥沃的土地之上,小说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推动彼时沪上小说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宽松的舆论环境、精良的印刷设备、报刊业的日益发达、小说家的应运而生、广大的读者群体、小说本身的魅力……这诸多因素依靠书局汇成合力,构建出一个能够自如运转的小说传播体系,带动着彼时的小说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使此时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产量。这一现象引发着学者的探究与思考,但过去在小说传播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也未能清晰地勾画书局这一总的小说传播者在小说传播方面的主导作用。笔者此文以书局为中心,贯穿起影响小说传播的诸方面因素,分析诸因素的作用和彼此间的影响,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小说传播体系。第一章论述此时段上海地区有利小说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包括上海租界的特性、出版机构、印刷设备、发行渠道等具体因素,也对各主要书局的概貌、小说成果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从小说家这一传播要素入手,梳理了书局与小说作家,小说作家与小说之间的关系,以稿酬制为纲,串联出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三章研究商业化状态下,小说观念的传播与小说形式的发展。在这一章中,笔者既梳理了刊载在书局旗下报刊上的小说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在观念上宣传、定性及解读了小说,也立足于小说作为书局的商品,为了尽可能地吸引读者,它在篇幅、语言等形式上的商品化特征。第四章主要研究小说在书局的商业运营下,小说的促销、广告、以及文本特色对小说传播的促进作用。第五章探讨书局与读者这一小说传播受众之间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在附录中,笔者对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10家书局出版的小说单行本书目进行了整理统计。笔者希望通过这五章的论述,对书局在小说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的梳理和阐述,较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小说传播复杂的动态图景。在小说传播中,诸因素是协同作用的,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故在各章的论述中,笔者始终以一个整体的观念考察各要素在小说传播方面的作用,使本文的研究更全面、更系统化。
其他文献
从2004年到2011年,格非在停笔十年之后陆续推出了“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格非在“江南三部曲”中专注于对“史”的描写,三部作品、三个时段
钙是终生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中年后继续注意钙的吸取,可以预防晚年骨质疏松。有深绿色叶子的蔬菜,都含有丰富的钙质,只菠菜除外。因为菠菜所含的草酸将钙凝固,使进入体内的钙
本文在文学与音乐的跨学科比较视域下,在新潮音乐的艺术境域中,以谭盾、瞿小松、叶小纲、陈其钢、郭文景等新潮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为例,对刘索拉发表于1985年的小说《你别无选
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erary(1950~2010)、Elsevier(1950~2010)、PubMed(1950~2010)、Embase(1950~2010)、BMJ(1950~2010)等
发端于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是我们研究中国小说无法忽视的一环,对于鸳鸯蝴蝶派的评价由最初所认为的臭名昭著的文学流派到如今认为其在文学史上有着难以抹去的一席之地的转
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戏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的创作及其理论研究涉及到诗词、文赋、小说、戏曲、诗文理论、词学理论、戏曲理论等方面,但成就最大的是他的
格非的小说创作以其玄奥晦涩的叙事迷宫和对生存经验的智性之思成为当代文学中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他秉承“先锋”的特异气质,在勘探人类“存在”境遇的路途上不懈掘进,面对
本文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制备出温敏性TiO2薄膜,该薄膜具有光催化性能可用于各种气液相污染物的处理及杀菌方面,同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赋予了薄膜表面温敏性,有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