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带宽延时网络中非响应性恶意攻击问题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拥塞控制协议的正常运行,需要所有端节点的协作来完成,以保证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然而,在真实网络中有很多端节点不响应拥塞信号并且恶意侵占网络带宽,它们不仅严重破坏网络公平性,甚至会导致网络拥塞、崩溃。高带宽延时网络上发展的拥塞控制机制,同样面临着非响应性攻击的威胁。本文首先对显式拥塞控制协议中的恶意攻击行为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非响应性恶意攻击破坏性强、隐蔽性高,需要对其深入研究和控制。针对显式拥塞控制协议中的非响应性攻击,本文提出基于路由器公平队列管理的本地防御方法。NS2下的仿真实现表明,这些防御机制对XCP等显式拥塞控制协议面临的新型威胁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防御,但控制效果仍然不能达到公平性要求。针对本地防御机制的不足,结合显式拥塞协议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协同式的路由器防御机制CMAD-XCP。该机制由网络中核心路由器负责感知恶意攻击是否存在,怀疑存在恶意数据流时就通知边缘路由器具体实施对恶意数据流的区分和惩罚。事实证明,CMAD-XCP可以及时、有效、准确地检测出非响应性恶意流,在各种动态网络环境中都具有很强的监控防御能力,并且不影响协议中正常数据流的传输,容易应用到其它显式反馈协议中,扩展性好。本文最后对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高带宽延时网络中非响应性恶意攻击问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传统的信号处理难以满足智能系统的需求,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图像处理的发展,避免了单一模态获得信息的片面性,对多模态不同侧面的互补或冗余信息进行了综合。融合后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s)集微机电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可广泛应用于教育、军事、医疗、交通、环境监控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Web资源飞速增长,并朝着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如何从中提取出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充分、有效地利用Web信息资源,是当今信息领域重要又极
网络的生存性,表征了网络在遭受自然或者蓄意破坏后,能维持网络性能的能力大小,因此研究网络的生存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网络的生存性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就是关键链路集问题。
随着人们对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研究的不断深入,Deep Web数据集成系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Deep Web是与Surface Web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那些不能被主流的
自从P2P技术出现以来,文件共享一直是P2P技术应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领域。然而随着用户的增多,围绕着P2P共享网络,出现了大量的安全问题。其中文件污染问题已经成为
针对近邻法分类需要大量计算和存储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eachable和Coverage概念的迭代样本挑选算法(ISSARC:Iterative Sample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eachable
自动文本分类是信息检索领域的基本任务之一。随着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人们很难从大量的文本信息中迅速有效地提取出所需信息。为了解决信息迷向的现象,对文本分类的
本文针对数字媒体领域3D美工团队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和规划,研究并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美工团队任务管理系统,并提供基于二维电子地图的交互机制,实现对3D建模、场景规划等工作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任何简单的信息系统都要处理流程问题。工作流概念将以往企业中独立、分散的企业业务流程互相联系,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过程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业务过程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