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病理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15年01月至2020年08月因子宫内膜癌住院并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评估预测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病理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15年01月至2020年08月因子宫内膜癌住院并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作列线图模型总分的ROC曲线图,将约登指数最大值作为分界点,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A125>35U/ml(χ2=12.817,P<0.001)、非内膜样腺癌(χ2=13.792,P<0.001)、低分化(χ2=22.348,P<0.001)、肌层浸润深度≥1/2(χ2=12.817,P<0.001)、肿瘤直径>20mm(χ2=3.877,P=0.049)、附件受累(P<0.001)、宫颈间质浸润(χ2=10.641,P<0.001)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CA125>35U/ml(OR=3.288,P=0.029)、非内膜样腺癌(OR=4.795,P=0.022)、肌层浸润深度≥1/2(OR=4.588,P=0.011)、低分化(OR=3.617,P=0.022)。构建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列线图模型,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C-index为0.88。使用校准曲线进行校准,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的绝对误差为0.022。根据列线图模型总分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处理,总分<130分为低风险组,总分≥130分为高风险组,基于该标准,本研究低风险组的患者有75例,高风险组的患者有193例,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7,P=0.014)。结论:使用CA125、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建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同时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使临床医师可早期识别低风险和高风险患者,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北近2000千米的区域变形隆升,形成了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对亚洲构造区地貌格局以及气候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青藏高原成为研究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大陆地壳变形规律的天然实验室,但目前的研究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核心问题还不明确,需要在青藏高原关键地区通过多种科学研究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构造隆升时空演化证据。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位
甘肃河西龙首山地区一带二叠纪地层保存完好,植物化石丰富。本文于该区采集了一种蕨类化石,且进行了详细研究。所得蕉羊齿化石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叶片及角质层,通过对宏观形态与微细构造的研究将其鉴定为延蕉羊齿Compsopteris wongii。本文为龙首山山西组延蕉羊齿首次报道,且首次进行角质层实验。蕉羊齿属以往被认为是种子蕨纲植物,本文延蕉羊齿叶片化石上有较为清晰的孢子囊群印痕,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部
高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农业增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区,其耐热能力极强。在长期适应高温环境过程中逐渐进化出了自身独特的抗热机制,其体内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但目前关于霸王耐热的生理机制和分子基础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霸王幼苗进行热处理,以期初步揭示其耐高温的生理机制,并进一步采用RNA-seq高通量
青藏高原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其积雪的异常变化会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及南亚的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另外,青藏高原也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牧区,积雪研究对于牧区雪灾监测与预警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第三极”,我国众多河流发源于此,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就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藏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中纬度高海拔山区积雪区,近来诸多研究
干旱是影响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长期生存在逆境下的植物经过漫长的适应过程,进化出了十分独特的抗逆机制,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本课题组前期对西北荒漠区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转运等生理及相关功能基因方面,但在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分析霸王转录组数据发现,转录因子CL9880.Contig2All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RDW、LDH联合CA125、HE4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首次住院并手术的13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及20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均有术后病理证实良恶性并分期明确,且病历资料完整。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别对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良性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予以评价,为降低卵巢癌术后VTE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2008年10月至2020年6月术后发生VTE的67例卵巢癌患者,与同期影像学明确术后未发生VTE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1、单因
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研究105例晚期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联合癌抗原125(CA125)与其生存情况的相关性,探讨LMR联合CA125在晚期浆液性卵巢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9年6月该时间段中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癌患者的病案资料,对符合本研究条件的105例晚期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术前淋巴细胞计
目的: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胃癌术后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住院收治的57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前BMI将患者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组、高体质量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前临床病理及血液指标等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BMI是否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
目的:1.评估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NPS)三种营养评分系统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对比三种营养评分系统,确定预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5年预后生存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