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法,也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体现。隐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在杂志中等。由于其重要性和广泛性,所以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隐喻表达。有足够的输入量才会有输出,阅读属于语言输入的一种方式,读懂是阅读的前提和目的。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隐喻理解现状,以此来改善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这篇论文基于英汉两种隐喻通过字面翻译之后在语言表达和概念基础方面的异同划分出四种类型的隐喻:1.语言表达等同,概念基础相同;2.语言表达相似,概念基础相同;3.语言表达等同,概念基础不同;4.语言表达不同,概念基础相同。借助于概念隐喻理论,该研究探讨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在这四种类型的隐喻中,哪种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最难理解的?(2)不同英语水平组的受试者在英语隐喻理解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隐喻时会涉及哪些心理活动?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对武汉大学8个学院共19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英语隐喻理解测试,并通过接下来的访谈询问了其中10个受试者在英语隐喻理解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不管受试者的英语水平高低,第三种隐喻是最难理解的。(2)从英语隐喻理解测试的总分和四类隐喻理解的分数来看,高水平组受试者比低水平组受试者得分高,但是这两组受试者的成绩仅仅在第二种隐喻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3)通过分析受试者的心理活动可以得出,他们难以理解英语隐喻的原因主要有:隐喻或者是其所在的语境中有生词、汉语的概念负迁移、以及对英语国家概念体系和文化知识不够了解。本研究的结果对国内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1)老师应培养学习者的隐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感受世界的一种方式。(2)教学涉及到隐喻表达时,英语教师可以在解释该隐喻之余拓展它的文化根基。(3)老师还应鼓励学习者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多积累隐喻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可以在提高隐喻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