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在高校危机信息传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形态的社会组织,受到了来自社会和自身内部的各类矛盾的影响,这些影响为学校带来显性或隐性的危害,引发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秩序。当今高校中危机事件频发,例如复旦投毒案、云南大学杀人碎尸案、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等等。危机事件一旦出现,对高校而言不仅面临着危机本身所带来的危害,还面临着学校声誉、形象受到损害等一系列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危机信息传播的媒介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以其交互性和实时性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发布与交流沟通平台。同时,社交媒体的使用范围和用户群十分广泛,越来越多的高校用户开始使用社交媒体来发表对某一具体事件的意见、看法和观点。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更好的危机信息管理以便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或者骚乱,这对于危机信息的掌控十分有意义。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以及通过社交媒体对危机信息进行掌控成为了本研究的重点。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情景危机传播理论”(the Situait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为理论依据,通过实验法设计不同的情境因素及实验变量,对社交媒体类型、消息来源和消息类型以及二次危机传播、二次危机反应做量化分析与处理。首先,本研究对危机传播的相关及理论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社交媒体在危机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在对国内外关于情景危机传播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Coombs等人在情景危机传播研究中的实验法,探讨不同社交媒体类型、消息来源以及消息类型对受众二次危机传播与二次危机反应的影响,2(社交媒体类型:微博/微信)×2(消息来源:学校官方/辅导员)×2(消息类型:替罪羊/承认道歉),通过实验设计对变量关系提出了相关假设。结果发现,社交媒体类型、消息来源和消息类型对于受众二次危机传播和二次危机反应的个体影响作用显著;在社交媒体类型、消息来源和消息类型的交互影响中,两因素交互对于受众二次危机传播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对于受众二次危机反应的影响作用显著;同时,三因素交互对于受众二次危机传播与二次危机反应的影响作用均不显著。本研究突破案例研究的经验性限制,把情景危机传播理论中的组织主体拓展为高校。在假设验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情景危机传播理论”与高校用户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对在危机情境下,高校的媒介策略以及高校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传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分析出了在危机情境下不同的社交媒体类型、不同的消息来源以及不同的消息类型在危机信息发布时的优化组合方式,这对学校如何更好地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危机信息发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甘肃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自古就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传统。西汉建立以后,为了巩固国防和发展生产,西汉政府重视畜牧业生产,在甘肃设立许多的官营厩苑,发展以养马
探讨了在进行山区涵洞布置设计、涵洞孔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山区涵洞的结构设计及其工程量的计算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总结了山区涵洞设计的注意事项,最后在解决截水墙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出自《内经》,在中医学中作为人体的一种生理常态,是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以适用为平,"阳"以潜藏为贵,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状态。立足现
在市政供热管网施工中,应用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工不仅可以保障施工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对市政供热管网中大管径长距离顶管施
在对传统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面向对象的方式组织的数据模型,并针对GIS数据的组织、底层对象的结构、O/R映射方式进行了讨论。通过使用这种模型,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本文旨在对对话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并从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
互联网如同新时代的"操作系统"正在全方位地重构社会生活,由此带来的社会重组与赋权,传播领域的种种"新常态",都给传媒机构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早期经历销量、广
<正>"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
重点介绍了山岭区涵洞的设置原则,高填涵设计新思路以及涵洞设计的几个要点问题。
语言游戏是黑色幽默小说所呈现的后现代语言特点。黑色幽默小说采用了否定的语言、意义缺失的语言、不确定的语言、欺骗性的语言等语言游戏,起到了娱乐、与读者的互动、使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