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中国网民数达到巅峰,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数已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成,且手机网民已达8.47亿,移动互联网使用进一步深化。其中微信的表现尤为突出,2019年微信月活跃账户数为11.51亿,成为备受用户青睐的顶级流量公众平台。也正因此,微信信息的质量问题成为平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毋庸置疑,微信平台的优势极为明显,一方面,其基于熟人圈的强关系性,使得用户对微信信息的信任度较高。另一方面,信息在微信平台传播极快,短时间内便可能几何级数的传播。但这样的优势客观上也给谣言的传播与扩散提供了便利,谣言的滋生与传播已经危及微信的信息品质,并进而影响到用户的生活品质,使得辟谣成为微信平台的当务之急。2014年,微信研发出投诉举报功能,随后运营“谣言过滤器”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2015年设立了辟谣中心,2017年开发出“辟谣小助手”小程序。在5年的时间里,微信平台在治理谣言方面不断摸索,正在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辟谣机制。本文从微信谣言的主题、叙事、话语三个方面分析微信谣言的特征,如议题多元化,叙述程式化、悲情性,话语内容诉诸恐慌、假借权威、道德绑架和话语表现形式强化感染力等,同时探究微信谣言对公众生活、社会秩序、政府公信力产生的严重危害。在此基础上,以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从腾讯公司、中央网信办或地方网信办、地方网信办与媒体、文化传播公司以及个人这五类辟谣主体入手展开分析,总结微信公众平台的辟谣流程、辟谣内容和辟谣方式,进而探讨微信公众平台注重专业性、可读性、互动性的辟谣特色。通过研究,发现微信辟谣还存在平台监管意识松懈、技术检测不严,平台运营中账号分类不精细、后台资源储备不足,平台惩治措施和受众媒介素养欠缺等问题,并针对性地从平台监管、运营、惩治和用户四个维度深入探讨微信辟谣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建立微信信息传播的良好秩序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