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越来越频繁,一系列负面问题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得知,我国99.5%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20030万户拥有1处住房,占比87.0%;2667万户拥有2处住房,占比11.6%;196万户拥有3处住房,占比0.9%,整体来看,2018年农村宅基地闲置率约为10.7%。全国许多省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宅基地面积超标、宅基地闲置、“一户多宅”及“空心村”现象,且现有农民建造房屋多在村庄周边或沿着道路而建,建新不拆旧情况较多,这种沿路建房行为致使大量农田被占,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在城市房价不断增长,地价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农村闲置的住宅不能被开发利用,势必造成房屋和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刘杜镇,作为山东省新泰市南部的农业乡镇,属于山区、库区,境内有一座大(二)型水库——光明水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因此该地工业企业不发达,是典型的农耕区,农民以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山东省新泰市刘杜镇作为研究区域,以如何进行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开发利用为研究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案例为基础,对山东省新泰市刘杜镇的宅基地闲置情况和开发利用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分析出宅基地闲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开发农村宅基地这一闲置资源已积累的经验和实践模式,来分析适合该地区的闲置宅基地再利用模式,帮助农村解决宅基地浪费现象,最大可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发现,刘杜镇宅基地面积平均值可达301.43m~2,宅基地实际占地面积超出规定标准。全镇“一户多宅”比例为25.34%,26%的房屋完全闲置,“一户多宅”和房屋完全闲置多是由建新不拆旧造成。由于农民对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认知的缺失,加之宅基地管理不规范,导致农村宅基地布局散乱,很多农民建新不拆旧,宅基地在刘杜镇的利用率较低,闲置宅基地的管理和利用有待提高。(2)通过对刘杜镇宅基地利用现状及闲置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将宅基地闲置原因定性地分为三个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社会因素。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出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宅基地面积、住宅结构、住房面积等4个因素对刘杜镇农村宅基地闲置影响显著。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家庭人口数量以及是否离开旧房子对宅基地闲置影响并不显著。(3)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在总结各地现行闲置宅基地再利用模式的探索经验基础上,结合刘杜镇的具体实际,从土地利用的三大功能出发,提出生产功能优先、生态功能优先、社会功能优先的闲置宅基地再利用模式,并对比分析三种模式的异同和优越性。生产功能优先的闲置宅基地再利用主要通过合村并居、村庄内部改造、新建社区等模式,对闲置宅基地进行复垦,整理成耕地,实现土地生产力的发挥,适用于分散在农耕区地势平坦、生产条件优越的宅基地;生态功能优先的闲置宅基地再利用主要通过复垦、还林等方式,结合山地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恢复植被,以实现土地的生态保护价值,适用于贫困山区或矿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地丘陵等地区;社会功能优先的闲置宅基地再利用主要通过结合村庄规划和自然、人文条件对闲置宅基地及地上建筑加以改造,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以提高宅基地的利用效率,适用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近郊区。最后,根据宅基地利用现状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宅基地管理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