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156工程”建筑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摆脱落后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工业强国迈进的起点。依托苏联的技术援助,以“156工程”为基石,中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实际建成的150个重点项目中,56项分布在东北地区。由于东北三省鲜明的地理气候特征、发达的陆运网络、出色的近代工业基础以及特殊的历史沿革等一系列因素,使56个项目的立项选址与规划建设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色,同时依附铁路的连通纵横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厘清了东北地区“156工程”的历史沿革与分类建设的概况。基于“156工程”以工业项目带动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特点,选取多厂联合式新建工业区、单一工厂新建工业区以及嵌入式改扩建工业区三类代表性工业区规划模式案例,深入的剖析其规划特点以及与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演进关系,并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技术比较分析它们的规划实践水平。借助比较研究法及多技术融合的定量分析方法,选取生产区与生活区代表性案例作为建筑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揭示出在“156工程”工业建筑及民用建筑领域中迥异的建筑文化与技术转移内容、过程及动因。呈现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现代工业建筑学成就经由苏联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锤炼所沉淀出的工业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梳理出苏联独特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在“156工程”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发展与流变。利用BIM技术与绿色建筑模拟技术,从建筑科技角度揭示出“156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与适用性之间的耦合关系。客观的评价了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建造水平,明确了东北地区“156工程”建筑对苏联标准化设计的全面应用以及在立面设计中对中式“民族形式”的创新演绎,使其成为了人类工业建筑发展史中外来输入技术与国内政治文化融合的独特类型。对东北地区“156工程”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科技价值及经济价值进行定性,基于价值评定和建筑破损现状调查,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156工程”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与分级保护方法,提出了“双重保护、三类溢出、五位一体”的东北地区“156工程”产业集群整体性保护开发策略。“156工程”建筑是东北地区近代城市发展的珍稀样本,承载着丰厚的物质与文化信息。它们的建成与投产,有力的支撑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对于其历史研究、技术研究、文化研究以及保护研究,不仅可以完善东北地区近代建筑史,亦可以拓展东北工业城镇的空间结构演进和城市文脉发展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基于复杂网络的传播模型,其动力学特征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节点和连边作为复杂网络的基本要素,是构成网络框架的低阶结构单元,为此,本文首先对网络的节点和连边的重要性特征展开研究,得到了可以刻画节点的传播能力与感染能力的重要性指标以及促进网络传播的最优边结构,对根据特定动力学特征重构复杂网络的反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网络传播的分析与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交流与传播中,两两之间的
人类社会面临着淡水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脱盐技术已逐渐成为水处理领域获取净水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能源驱动的脱盐技术如热法驱动和膜法驱动的脱盐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对化石能源的高消耗并且对环境产生污染等缺点。与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可以为脱盐水处理技术提供新型的能量来源。本论文基于界面加热技术通过新型光热蒸发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太阳能直接驱动蒸发脱盐的盐结晶污染问题的解决和蒸发效能的
光学可调控的形状记忆高分子(SMP)材料能在特定的刺激条件下实现对光学性能的响应性调节,在信息传递、生物传感和微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对此种类型的SMP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方法是通过调节材料本身具有的响应性化学发光组分来实现对光学性能的控制。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改变SMP的微观结构来实现对光学性能的调控。然而,在现有的光学可调控的SMP材料体系中,形状记忆性能和光学性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在各相环境中对不同材料成像时具有的高分辨率、非破坏性、灵活性以及多功能性,使其成为纳米级表征和测量的最流行的科学仪器之一,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纳米科学等领域,并服务于半导体、航天、制造、能源等行业。尽管AFM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传统AFM的高分辨率成像通常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严重制约了AFM的成像效率。本文
视觉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智能监控、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仅给定一段视频中任意目标的初始位置和大小,目标跟踪需要在不利用其他先验信息条件下持续估计目标的后续状态。目标形变、遮挡、光照变化、背景干扰等因素对目标跟踪算法的准确性、鲁棒性以及实时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复杂环境下的目标跟踪问题是一个充满理论挑战性和实践挑战性的问题。注意力机制是人类有效过滤信息的方
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胰岛素通过与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结合,进而激活受体相应信号通路来调节细胞的新陈代谢。虽然这两个受体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被发现,但关于它们与胰岛素结合的分子机制至今仍未阐明。同时,由于这两个受体都属于单次跨膜蛋白,蛋白自身又存在很大的结构柔性,所以很难从传统角度对它们开展结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因而,本文基于单颗粒冷冻电镜技
氧杂蒽染料由于具有高摩尔消光系数、高荧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相对较长的发射波长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但是,传统氧杂蒽染料的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依然位于紫外/可见光范围内(绿色到黄色),且斯托克斯位移(小于30 nm)过于狭窄,使得它们难以直接用于活细胞和活体动物中进行目标分子检测和荧光成像。因此,探索用于开发具有优良光物理性质和大斯托克斯位移的长波长(大于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变为氢能是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石墨相氮化碳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具有二维的π共轭结构、合适的能带结构、可见光吸收和制备简单等优点,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然而,由富氮前驱体直接焙烧制备的石墨相氮化碳存在着可见光吸收不足、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严重、电子导电性低和比表面积小等缺点。尤其是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导致了石墨相氮化碳在光催化反应中表
伴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用户正在从单纯的信息获取者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带有个人情感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传播、发酵、聚集、碰撞,形成群体情感并反作用于现实社会。这就使得对社交媒体中的情感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和生成的文本情感计算研究正在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课题。现阶段面向社交媒体的情感分析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基于文本内容和用户特征建模的分析层面,相对缺乏结合外部知识和因果推理
生物数学是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的交叉学科,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深入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的内在机理,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生物系统的特性,从而为生物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预测。微分方程是数学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动力系统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本学位论文关注微分方程在生物数学中的应用,通过对生物系统进行相应的微分方程建模,对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全面和深入地展示生物系统的动力学性质。本文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