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语言学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将一大部分非语言因素纳入到研究范围,例如:语调、身体动作、图像、色彩、音响设备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筑起的话语意义。以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媒介同时进行的交际方式就是多模态话语。而舞蹈作为语言系统中的外语言,即身体语言,则与之有着本质的联系。文章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对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海阳秧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在了解和掌握海阳秧歌的历史形态与舞蹈特征基础上,针对海阳秧歌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划分出的三种身份群体,即“民间艺人”、“二老艺人”及“职业化舞者”的身份认定,及不同身份对海阳秧歌的不同诠释。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不同身份群体的不同表达方式,结合海阳秧歌的发展现状与成因,对海阳秧歌这一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所面临的传承危机,希望能够探寻出一条三个层级共同推进海阳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的可为之路,并对职业化教学与舞台创作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为海阳秧歌在今后不同舞台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