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阶段,房地产行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一旦房地产行业陷入高风险状态,宏观经济就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行业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流动性较弱,在频繁的政策变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制定科学的动态融资战略,筹集企业生存发展所需资金,有效控制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利于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国民经济稳步健康成长。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900.HK,简称"绿城中国")是中国知名房地产公司,曾屡次三番遭遇资金链危机,但通过融资战略的动态调整,虽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财务风险,却总能在险象环生的财务困境里转危为安,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本文以绿城中国的动态融资战略与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绿城中国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将其融资战略动态调整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股利政策、资本结构四个方面对绿城中国的动态融资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动态融资战略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内在机理。总结绿城中国在融资战略制定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战略的制定与财务风险防范提供有益的建议。基于对绿城中国案例的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战略应当根据其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动态调整。第二,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制定动态融资战略进行实时防控。第三,高财务杠杆的融资战略可能引发较高的财务风险。第四,开拓与创新融资工具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第五,借助项目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通过大股东放弃控制权,可以帮助房地产企业防范资金链断裂,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绿城中国案例研究,本文总结了可供国内房地产企业借鉴的经验及启示:第一,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是房地产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根本手段。第二,制定科学的动态融资战略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第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第四,开拓与创新融资工具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第五,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放弃控制权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方式。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研究的切入点和案例的新颖性两方面。就研究切入点而言,本文以动态调整的融资战略为切入点,突出了"融资战略—财务风险—融资战略调整—财务风险控制"这一动态调整过程,不同于已有研究文献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分析融资策略与财务风险防范问题。从研究对象看,绿城中国在融资创新方面具有特殊性。例如,绿城中国首次在IPO前成功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首次利用高息债券融资等等,均成为中国地产企业里程碑式的债务管理交易,使得本文的研究案例具有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