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述广西壮族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布规律,探索一般人口学特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对壮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阐明它们之间的机制,对提高壮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改变不良风俗习惯具有指导意义,对丰富和完善民族心理学理论具有学术价值。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的多阶段抽样方法,按照政府定义的壮族典型居住县分层,选取广西武鸣县壮族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组,按照生活和经济水平等均衡可比的原则选取灌阳县汉族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使用自制《家庭情况调查表》、自制《老年人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用于了解调查对象家庭及个人基本情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反映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采用Epidata 3.1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校验;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为t检验、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此次调查问卷应用的SCL-90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22,分半信度为0.860,各维度同质性信度在0.518-0.732之间,各维度分半系数在0.491-0.771之间,除项目22、59、60、89四个项目外,其余各项目与其所属因子的相关系数均大于与其它因子相关系数。2.广西壮族农村老年人群心理症状阳性率为28.3%,与对照组广西汉族老年人相比,除抑郁因子外其余9个因子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P<0.01),均为壮族老年人得分较低。3.广西壮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受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人均年收入、住房类型等因素影响。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各有特点。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慢性病、住院情况、住房类型等6个因素为心理症状阳性危险因素,各因素OR值在1.014-2.382之间。结论: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信度较好、效度尚可,可用于壮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但部分内容需要修订以满足文化水平较低农村老年人的需要。2.广西壮族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广西汉族农村老年人相比较好。壮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受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人均年收入、住房类型等因素影响。3.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慢性病、住院情况、住房类型等6个因素为广西壮族农村老年人心理症状阳性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