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词素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经存在,经过汉语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意义和成员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更加丰富起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体词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着眼于词素这一级单位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到现代汉语中,有些人体词素一方面作为单纯词继续使用着,同时作为词素构成了大量多音词,如“头”、“心”等;有些词则只能作为词素构成合成词,不能单独成词了,如“目”、“足”等。本文所说的人体词素是指现代汉语中表示人体意义的词素,主要是表示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词素,共计59个。本文在研究时首先将所列59个人体词素构词的所有词整理成表,词条主要参考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词素系统的功能是用来构词造词,它们和词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本文主要在讨论人体词素意义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人体词素在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能力。人体本身是一个系统,人体词素作为汉语词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系统性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人体词素有不同的类聚集合。为了使研究的思路更清晰,本文在分析人体词素时采用了按语义关系进行分类分析的方式,划分原则是词素在指称上基本一致或位置接近。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人体词素进行了界定,并简要介绍了研究方法。第二章人体词素的类型,主要介绍了人体词素的不同分类,包括按语义场分、按义项多少分和按词素功能分,这些不同的类聚集合反映出现代汉语人体词素的系统性。第三章研究了头部词素的情况。头部词素较多,我们按意义关系将其分成了六类,划分原则是词素在指称上基本一致或位置接近:一、头类:头、首、脑;二、面类:脸、面、颜、额、腮;三、口类:嘴、口、唇、吻、舌、牙、齿;四、耳类:耳、鼻;五、眼类:眼、目、睛、眉;六、颈类:脖、颈、咽、喉、嗓。每个子场以构词能力最强、词素引申意义最丰富的词素为主词素,并以此命名。这些主词素里有的是口语化的,有的是书面语化的,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头部词素数量多,分类细,引申义较多,构成数量也多。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许多头部词素可以指代人或可以和其他词素组合用来指代人,如:头、首、脑、面(出面)口、耳、眼、目等。第四章研究的是四肢词素。按照词素意义的关联程度,我们把四肢语义场分成了三类:一、手类:手、拳、指、掌;二、臂类:臂、膀、腕、肘、腋、膊;三、脚类:脚、足、腿、膝、胯、趾。研究发现,表示四肢意义的相关词素以“手”和“脚”为中心。第五章研究的是脏腑器官词素。按照词素意义的关联程度,我们把脏腑器官语义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具有“内心”意义的,一类是没有这种引申,意义单纯的,具体如下:一、心类:心、肠、肝、胆、脾、肺;二、胃类:胃、肾、胰。其中心类词素意义引申较多,构词能力较强,胃类较弱。第六章研究的是躯体词素。这部分词素总共8个,分别是肩、胸、腰、背、脊、肚、腹、肛,以词素义最多且构词能力最强的“腰”为代表。这8个表躯体的词素意义引申较少,构词也较少。第七章是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