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集论》思想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rxbqr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42年,阿底峡应古格国王降曲沃邀请入藏弘法,1054年于聂塘圆寂。在藏地弘法12年间,阿底峡广收门徒,撰写《菩提道灯论》,为藏地僧人修持佛法建立正确的修行次第。1057年,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建立热振寺,创立藏传佛教后弘期第一个教派——噶当派。《二谛集论》为噶当派弟子论述阿底峡佛学思想的讲记文本,是噶当派传承僧众研习融汇阿底峡显密经论的阐释文本。阿底峡早年在印度曾向显密论师多方求法,广闻博学,逐渐建立缘起中观、次第修行的佛学思想。《二谛集论》包含“二谛”思想、“缘起”思想与“止观修行”等内涵与关系,较为全面呈现阿底峡结合藏地佛教发展状况阐发大乘中观思想的特征。比较分析《二谛集论》与龙树的《中论》、月称的《入中论》、阿底峡所著《菩提道灯论》《入二谛》、宗喀巴的《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密宗道次第广论》可以看出阿底峡对印度中观师思想的承许及藏地后世论师对阿底峡思想的继承发展。《二谛集论》引证印度论师经典将“二谛”与“止观修行”思想作为阐释重点。《二谛集论》的“二谛”思想是在龙树、月称“二谛”思想基础上作出的更为细致的阐发。《二谛集论》“止观修行”前行威仪内容阐释以《修习次第论》为参照,正行观修部分引入《俱舍论》“极微”说与“八尘”的观点,以因明论辩方式理析推证破除凡夫对世俗“实有”的执著。《二谛集论》承许《入二谛》的“二谛”思想,对《菩提道灯论》中的“三士道”思想亦略作进一步的微观阐述。《二谛集论》既有对龙树月称佛学思想的继承,也蕴含阿底峡自己独特的佛学思想。宗喀巴“缘起自性空”思想与密宗修行论述,承许《二谛集论》的中观应成派佛学思想,亦遵循阿底峡注重因明论辩进行理论阐发的方法。
其他文献
避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和制度,是史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诸多学者对于避讳制度进行了深入且详尽的探究,但鲜少有学者从法律史的视角来探寻避讳制度。学界对中国古代避讳制度的研究,多为系统性概述,较少涉及具体朝代的具体避讳法律制度,目前可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宋代避讳法制的研究,因此对断代避讳法制的研究范围有待拓宽。从法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唐代避讳法律化的开端,因此其避讳法律制度的内容、运
学位
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蓬勃发展,对于刑事犯罪、刑事侦查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以网络侵财犯罪为突出特点的网络犯罪愈加猖獗,传统侦查模式难以应对网络侵财犯罪;另一方面大数据渗透进侦查领域,利用数据推进侦查工作成为侦查活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以网络侵财犯罪为代表的网络犯罪中,数据作用愈加重要,成为侦查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网络侵财犯罪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在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侦查
学位
报刊是民国时期赋体创作活动的重要载体。民国报刊赋作既深切反映了赋体本身在文学现代化语境下的自我调适和变革,又作为民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抒写着时代迭变与世风蝶变。对民国报刊赋作文献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与细致的梳读阐释,有助于考察赋体在这一关键时期的传承与流变,发现其古今因革的文学史价值。本文以分类分析的研究方式,分三章对民国报刊赋作概貌展开具体梳理。第一章探察了民国报刊中传统赋作的存续情况。主要涉及到文
学位
司法实践中有些房屋中介与租客订立租约收取约定费用后,采用威胁、滋扰等方式强行收取合同之外的不合理费用,或以各种理由强行终止租约迫使租客搬离所租赁的房屋后拒不退还应予返还资金,以此来获取非法利益。本文通过“刘某等人敲诈勒索案”的研究,在理论和实务界引起存在争议的两个问题:刘某等人是否属于恶势力以及刘某等人构成何罪。第一部分通过对“刘某等人敲诈勒索罪”案的分析。结合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本案的不同观点,归纳
学位
遵循先例原则是普通法的生命,要求法官遵从类似案件的判决。相似案件,相似处理,并得到相似的结果,体现司法公正。这一原则的核心是判断案件事实的相似性,这里的案件事实是与法律命题相关并且对案件的审判结果产生影响的实质性事实。判断案件事实相似性的主要方法是类比推理,通过类比和说理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遵循先例原则内在地包含了例外情形,如果案件事实的差异性在重要程度上超过相似性,需要区别先例案件与当前案件,或
学位
网络食品安全犯罪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秩序,还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的侦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破解网络食品安全犯罪的侦查困境,有效打击网络食品安全犯罪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网络食品安全犯罪侦查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食品、食品安全、网络食品安全犯罪是网络食品安全犯罪侦查对策这一论题的三个关键词,但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这三个关键词都存在不同理解,导致这
学位
目的:1.建立同时检测生物检材中瑞芬太尼及其代谢物瑞芬太尼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2.研究瑞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酸在大鼠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获得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和参数;探究瑞芬太尼的浓度、瑞芬太尼酸的浓度和瑞芬太尼酸/瑞芬太尼浓度比与吸毒时间的关系,推断吸毒时间方程。3.研究瑞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酸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为静脉注射瑞芬太尼中毒和致死案件中检材的提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检测
学位
《行政强制法》第42条所规定的“执行协议”制度,为行政执法适用和解提供了契机。然而,由于该制度规定比较粗疏,导致执法和解实践存在适用率偏低、适用范围不清、适用条件不明、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面临困境。当下,企业合规的理念和模式,为执法和解制度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企业合规理论强调,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可予以暂缓起诉或相对不起诉处理,其前提条件是,企业与执法机关达成“合规整改协议”,并严格执行,合规
期刊
约翰·伯格(John Berger,1929-2017)是极具影响力的当代西方左翼公共知识分子。与其艺术批评理论相比,学界对伯格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后期虚构作品的研究较为薄弱。《到婚礼去》(To the Wedding)作为其冷战结束后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混杂着各类冲突的观念和价值,流露出伯格晚年左翼理想再受重挫时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他仍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之眼和人道关怀反思和抵抗现实;另一方面,他又察
学位
本文在笔者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对广西贵港市八塘镇境内的客家方言进行了描写、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与古代汉语、客家大本营梅县的客家方言、八塘镇一带的白话、壮语及普通话进行比较,突显八塘镇客家方言的特点,并试图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全文共分四章,其中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八塘镇的地理、人口和语言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做了一个基本的概述,总结了前人对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