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一个多因素疾病,除了受饮食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外,一些易感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erphisms, SNPs)也与其密切相关。研究血脂异常的遗传易感基因对于开展针对性的人群预防,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效的延缓或防止其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知数种基因突变与血脂异常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种载脂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胆固醇7α-羟化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细胞色素P450 3A4及2C9等。研究这些基因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均是从这些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着手。人细胞色素酶P450 (Cytochrome P450, CYP450)是人类重要的肝脏药物代谢酶,涉及到许多内、外源性物质的代谢。CYP450蛋白由CYP基因超家族编码,这组酶系包括CYP1-4四个家族和A、B、C、D、E亚家族,同工酶达数十种。在这些家族中,CYP3A是最大的的一族,包含4个功能基因CYP3A4、CYP3A5、CYP3A7和CYP3A43,及2个假定基因(CYP3AP1和CYP3AP2)。CYP3A5是CYP3A亚家族中的一种,其蛋白主要分布于肝脏,在肾脏和肺等其他部位中也有表达,在一些个体中CYP3A5占肝脏CYP3A总量的50%。CYP3A5蛋白由CY3A5基因编码,人CYP3A5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q21-q22.1上,全长31.0kb,有13个外显子。CYP3A5基因存在着多个SNPs位点,野生型定义为*1,突变型按发现的顺序命名。迄今已经发现了CYP3A5*2、*3、*4、*5、*6、*7、*8等近30种CYP3A5突变型。目前研究证实,位于CYP3A5基因第3号内含子的6986密码子是决定CYP3A5表达及其活性的最关键因素。不同人群中CYP3A5*3等位基因变异有不同的分布,在中国人群中,CYP3A5*3基因型为CYP3A5*1/*1型(AA、野生型)、CYP3A5*1/*3型(GA、杂合突变型)和CYP3A5*3/*3型(GG、纯合突变型)CYP3A5基因多态性引起了个体中CYP3A5蛋白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了蛋白活性的变化,已有的研究表明其突变型蛋白的活性低于野生型。蛋白活性的变化,造成了对外源性物质代谢和内源性物质催化能力的不同,携带有突变型基因的个体代谢外源性物质和催化内源性物质的能力较携带野生型基因个体低,进而对某些物质的代谢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由于CYP3A5参与多种与血脂代谢相关的内源性物质的转化,其基因多态性也影响他汀类药物的降血脂效应,但其本身与血脂关系如何目前尚不清楚。而且已知结构及功能与CYP3A5具有84%相似的CYP3A4在胆固醇和羟基化胆固醇的生成及代谢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发现CYP3A4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如CYP3A4*3与治疗前较低的LDL-C具有关联性。此外CYP3A5在17-β雌二醇和雌酮的羟化反应中也发挥作用,雌激素通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的表达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推测CYP3A5基因多态性可能引起雌激素羟化反应的个体差异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不同,导致血脂异常发生的危险不同,目前也已发现与CYP3A5同样参与催化17-p雌二醇和雌酮羟化反应的CYP2C9与血脂异常具有相关性。基于以上观点,推测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也可能存在联系。为此,本研究以SNP为遗传标记,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策略,运用TaqmanMGB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the real-time PCR)基因分型方法,通过基因关联分析,进行CYP3A5*3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关联研究,旨在从遗传学角度探讨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其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目的1.探讨CYP3A5基因多态性和血脂异常的关系。2.探讨CYP3A5基因多态性和血脂水平的关系。对象及方法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从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包括321例血脂异常患者和258例正常对照者。血脂异常组入选标准:即禁食12小时后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3.36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0.9 mmol/L,或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70mmol/L,血脂中TC.LDL-C、HDL-C、TG至少2项或2项以上指标异常才被入选,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59例,年龄53.54±12.06岁。正常对照组入选标准:血脂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尿常规和血生化、凝血功能、胸部X光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男性11l例,女性147例,年龄52.69±11.6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然人群,汉族且无血缘关系,排除肝病、肾病、肿瘤、糖尿病等其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且近期无服用任何降脂药物,女性无使用钙剂及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者。方法实验对象于清晨空腹12小时以上,取静脉血采用标准酶比色法测定TC、LDL-C、HDL-C和TG。另取5ml静脉血置于EDTA-K2抗凝管按人血液DNA提取试剂盒操作步骤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运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the real-time PCR)基因分型法,对CYP3A5*3(6986A→G)位点进行PCR扩增及SNP分型。并将血脂异常组及对照组中的CYP3A5*3各基因型者间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其他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比较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的CYP3A5*3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各基因型者间的血脂水平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中均检出AA野生型(CYP3A5*1/*1).GA杂合突变型(CYP3A5*/*3)和GG纯合突变型(CYP3A5*3/*3)三种基因型。2.血脂异常组AA.GA.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6.1%、44.9%;对照组则为9.7%、39.5%、50.8%。血脂异常组A及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1%、67.9%;对照组则为29.5%、70.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279,P=0.336)。3.血脂异常组及对照组中,A等位基因(AA+GA型)携带者的HDL-C水平(1.30±0.33 mmol/L,1.53±0.41 mmol/L)显著高于GG纯合型(1.21±0.29 mmol/L, 1.42±0.36 mmol/L)(P=0.011,P=0.034).其余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汉族人群中CYP3A5*3等位基因包括AA野生型(CYP3A5*1/*1)、GA杂合突变型(CYP3A5*1/*3)和GG纯合突变型(CYP3A5*3/*3)三种基因型。2.血脂异常组及对照组中,CYP3A5*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脂异常发生可能与CYP3A5*3基因多态性无关。3.血脂异常组及对照组中,CYP3A5*3 A等位基因携带者(AA+GA型)HDL-C水平高于非A等位基因携带者(GG型)(P<0.05)。其余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