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阳初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社会实践家,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借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发展当代公民教育,更容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体系。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在国际、国内双重环境压力的推动下产生的。在国际上,西欧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使旧教育或传统教育理论受到深刻批判,推动了各种现代教育理论思潮的产生。在国内,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平民教育思潮,力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救国救民。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丰富、系统的内容。他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提出了平民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四大教育内容,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三大教育方式,即学校式教育方式、社会式教育方式、家庭式教育方式;以及创新的教育方法,即表证示范、广播无线电、导生传习制。尽管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在河北定县得到成功验证,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以教育救国为目的的思想仍然具有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只有改变根本的政治制度,消灭剥削和压迫才能真正拯救中国。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当代公民教育的启示。一方面,要明确公民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借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创新公民教育方式、方法,丰富公民教育内容,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借鉴晏阳初重视综合治理的社会改造思想,协调发展公民教育与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以经济发展支持公民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总之,晏阳初所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所形成的平民教育思想体系内容丰富、系统,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于当今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