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运分离”模式在铁路改革中的运用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包括:放松管制、非国有化及引入竞争机制。而我国近年来也将一些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提上的日程,中央要求电力、铁路、民航、电信等垄断行业,通过政企分开和企业重组、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电力、民航、电信行业的改革方案己进入实施阶段,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当前中国四大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改革中,铁路产业是最迟滞的,也是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下一步关注的主要对象。中国铁路产业现在已经失去往日“铁老大”的地位,在日益激烈的运输市场的竞争中份额逐年下降,整体亏损日益严重。事实证明,中国铁路产业现在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改革是中国铁路产业的根本出路。对于铁路业,人们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其效率的低下与供给的不足。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我国铁路产业结构已经不符合铁路行业的自身特点。要想重新让铁路行业焕发活力,必须从产业结构上进行变革。而这种变革的实施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铁路行业的放松管制,包括对进入、投资、收益分配等管制体制的一个彻底改革。沿着这条思路,本文从自然垄断理论入手,分析了铁路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论证了铁路行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然后借鉴国外的改革经验,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改革的大体模式。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自然垄断理论经历了一个由刚开始认为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是产生自然垄断的原因,发展到意识到多产品的范围经济对自然垄断的重要影响,最后发现成本弱增性才是自然垄断的真正原因。在可竞争市场理论提出后,使得人们更为重视市场的作用,为西方政府放松管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某些自然垄断行业特性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来源于供给技术的改进和市场的扩张。
其他文献
本文从收入差距的理论出发,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阶层差距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特点,并分析了收入差距形成的历史
本文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房地产整个行业的背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再结合了国内外的融资理论,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融资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代融资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理论,采用理论阐述、实证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的家族制企业理论进行总结与分析,紧密结合我国家族制企业发展的实际,对家族制企业的内涵、发展现状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改革步伐将加快,改革力度也将加强,2006年可以说是关键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