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地基波束形成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ujie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载智能天线为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提供了灵活的多波束接入和抗特定方向干扰的能力,但是随着智能天线的复杂度越来越高,载荷受限导致星载设备日渐无法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来支持多波束的星载波束形成操作。地基波束形成方案弥补了计算能力的不足的缺陷,有望取代星载方案成为主流,但同时地基方案对阵列信号的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确保卫星阵列接收信号能够以较低的失真送达地面。为此,本文通过对现有地基波束形成卫星系统进行调研,对地基波束形成中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论文首先简要概括了Ka波段信道建模的方法,然后对信道模型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进行分析,给出了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的信道模型,并在Ka波段信道模型下对误码性能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对大气色散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单个通道内,群时延差的影响折合相位约为1.13°。其次,论文设计了链路多普勒校准和幅相校准的方案,对校准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Ka波段信道特性,仿真了不同天气下多普勒和幅相校准误差的收敛情况和残留误差对RLS波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d B信噪比下,幅度误差0.1d B,相位误差5°是可以满足的。最后,论文借助矩阵压缩的原理,分析了星地混合波束成形的关键技术,给出了阵列信号压缩算法的实现方法和平面阵列信号传输模型和具体实现步骤,并分析了量化阶数和噪声信道传输对压缩信号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阵元大于波束个数时,压缩可以降低馈电链路带宽,且不会导致性能的急速恶化。论文全文对现有地基波束形成卫星系统进行调研,对影响地基波束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星载压缩方法进行分析分析验证,形成了信道化转发和压缩转发两条完整仿真链路,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无须人工干预等优点。随着
本论文以南通市水利局委托开发的项目“南通市网络化水利地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基础,开发集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于一体的全市网络化水利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南通市水利地图的矢
近年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基于IEEE802.16标准的WiMAX技术更是成为关注的热点。在WiMAX系统中,相邻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减少基站的建设成本和运维负担已经成为目前移动运营商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中国移动提出了新型无线接入网架构C-RAN,C-RAN是
语音增强作为解决噪声污染并提高通信中语音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目的是从带噪语音信号中提取尽可能纯净的原始语音。同时,噪声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语音增强算法各不相同。本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是过去几年来广泛研究的主题,近来在实际应用上的研究更加侧重网络的可扩展性。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现有路由算法都存在路由开销大、可扩性低的问题。为了
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从70年代诞生至今,发展过程中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由于AD HOC网络特有的无需网络架设、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使得它成为数字化战场的首选,
无线传感器网络兴起和发展成为数字信息世界和物理真实世界的纽带,为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线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