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临床研究旨在通过运用陈宇清迭揉法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观察陈宇清迭揉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的临床疗效,并评价该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
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患者随机分为陈宇清迭揉法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手法组(对照组)30例,分别对两组进行不同的手法干预。两组患者治疗频率均为1次/日,7次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Wexner便秘系统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和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评分,以此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对比。
结果:
1.本次课题共脱落病例5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样本量分别为28例、27例。治疗组临床痊愈患者3例,显效患者15例,有效患者9例,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临床痊愈患者1例,显效患者8例,有效患者12例,无效患者6例,总有效率77.78%。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exner便秘系统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exner便秘系统评分较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Wexner便秘系统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较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评分较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便秘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
结论:
1.陈宇清迭揉法可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且安全性良好。
2.陈宇清迭揉法比常规推拿手法在改善便秘患者症状、提高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中医症状方面有更为明显的疗效。
3.陈宇清迭揉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疗效确切,易于操作,便于推广,为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本临床研究旨在通过运用陈宇清迭揉法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观察陈宇清迭揉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的临床疗效,并评价该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
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患者随机分为陈宇清迭揉法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手法组(对照组)30例,分别对两组进行不同的手法干预。两组患者治疗频率均为1次/日,7次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Wexner便秘系统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和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评分,以此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对比。
结果:
1.本次课题共脱落病例5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样本量分别为28例、27例。治疗组临床痊愈患者3例,显效患者15例,有效患者9例,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临床痊愈患者1例,显效患者8例,有效患者12例,无效患者6例,总有效率77.78%。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exner便秘系统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exner便秘系统评分较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Wexner便秘系统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较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评分较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便秘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
结论:
1.陈宇清迭揉法可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且安全性良好。
2.陈宇清迭揉法比常规推拿手法在改善便秘患者症状、提高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中医症状方面有更为明显的疗效。
3.陈宇清迭揉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疗效确切,易于操作,便于推广,为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