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铭教授以针药为主分层治疗焦虑症的经验整理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通过对所收录焦虑症患者的诊疗信息进行分析,探寻导师对焦虑症病因病机、辨证思路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总结导师从“气”“痰”“瘀”“虚”四纲分布及分层规律治疗焦虑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方法
  本课题依据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中心神志科科研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中医综合治疗焦虑症临床方案优化及疗效评价研究》,以无对照的病例回顾性研究为主,观察神志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诊断并治疗8周焦虑症患者的诊疗资料,建立EpiData数据库录入系统,将人口学资料、四诊信息、临床症状、所属证候、治疗方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等资料录入数据库,对数据整合、筛选、挖掘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探讨导师分层论治思想及治疗规律。
  结果
  (1)人口学资料:焦虑症患者中以女性为多见,男女比例为1:1.65;年龄主要以41-65岁的中年患者为主(139,占50.91%),除了少年组以外,青、中、老年各组人群同样以女性患者居多。
  (2)四诊信息:舌象中红舌(197次,占72.16%)、淡白舌(49次,占17.95%)、淡红舌(16次,占5.86%)、紫舌(7次,占2.56%)、绛舌(4次,占1.47%);苔象中腻苔(172次,占63.00%)、厚苔(138次,占50.55%)、白苔(78次,占28.57%)、黄苔(65次,占23.81%)、燥苔(27次,占9.89%)、少苔(16次,占5.86%),润苔(9次,占3.30%);脉中弦脉(153次,占56.04%),滑脉(128次,占46.89%),数脉(113次,占41.39%),细脉(70次,占25.64%),沉脉(37次,占13.56%),涩脉(26次,占9.52%),濡脉(19次,占6.96%)。
  (3)症状分布:临床症状以心神不宁、心烦易怒、易醒、入睡困难、多梦、纳差、腹胀、敏感多疑、头晕多见。
  (4)证型分布:痰热互结(157次,占57.51%)、肝气郁结(33次,占12.09%)、气郁化火(30次,占10.99%)、虚热上扰(26次,占9.52%)、心脾两虚(111次,占4.03%)、痰阻咽喉(9次,占3.30%)、瘀血阻滞(7次,2.56%)。
  (5)四纲分布:气纲(63次,23.08%),痰纲(166次,60.81%),瘀纲(7次,2.56%),虚纲(37次,13.55%)。
  (6)四纲与分层治疗分布:慢性焦虑中以痰纲(80次,70.80%)、虚纲(21次,18.58%)为主,非慢性焦虑以痰纲(86次,53.75%)、气纲(55次,34.38%)多见。
  (7)穴位分布: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足三里、三阴交六穴均使用147次,占100%;丰隆、太溪、太冲、神门、内关、太阳、风池、合谷、风府使用频率在50%以上。
  (8)四纲中药物分布:气纲中柴胡、陈皮、白芍、川芎、厚朴、当归、郁金、枳实、香附、枳实为主要药物;痰纲中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竹茹、黄芩、柴胡、石菖蒲为主要药物;瘀纲中丹参、当归、牛膝、赤芍、桃仁、红花、甘草为主要药物;虚纲中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夜交藤、枸杞子、麦冬、菟丝子、白术、酸枣仁、党参、龙眼肉、茯苓、生地黄、黄芪、远志、当归、甘草为主要药物。
  (9)西药分布:使用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米氮平(59次,35.76%)、阿普唑仑(41次,24.85%)、文拉法辛(37次,22.42%)、艾司唑仑(36次,21.82%)、氟哌噻吨美利曲辛(34次,20.61%)、艾司西酞普兰(15次,9.09%)、氯硝西泮(12次,7.27%)、帕罗西汀(11次,6.67%)、舍曲林(10次,6.06%)、右佐匹克隆(10次,6.06%)。
  (10)HAMA评分疗效评价分布:对273例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临床控制33例,占12.09%;显效180例,占65.93%;有效60例,占21.98%。
  结论
  1焦虑症在中年及女性群体发病率高。
  2“气、痰、瘀、虚”四纲是焦虑症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气纲是焦虑症早期阶段,痰纲、瘀纲是焦虑症中期阶段,虚纲是焦虑症后期阶段。
  3分层治疗以焦虑症病程及病情轻重为切入点,结合四纲辨证理论,对疾病进行分层辨证论治。
  4在慢性和非慢性焦虑症中,四纲辨证均以痰纲患病率最高。
  5尼莫地平法计算治疗8周后HAMA评分结果显示:范军铭教授“分层治疗”焦虑症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三七接骨丸联合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疾病诊断治疗中心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气滞血瘀证),此次治疗选择PauwelsⅢ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和常规药物治疗
研究目的: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影像诊断条目进行排序以进行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智能诊断。  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查阅与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影像特征等相关文献,按照既定的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文献阅读后提取与影像诊断、影像特征等相关的词、词组形成条目池;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条目池中所有条目进行讨论,将筛
目的:观察三七愈风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痰瘀阻络证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水平的影响,同时对其临床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完善三七愈风胶囊治疗TIA的理论基础,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对其基础数据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均给予T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顽痹通丸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艾瑞昔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顽痹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4个不同时间点来记录患者的各项炎性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观察何氏血竭膏贴敷治疗糖尿病足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为此种治疗方法今后在临床中的推广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间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接受住院治疗并符合糖尿病性足病(脱疽--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组实验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贝复
目的:观察肾阳虚大鼠骨缺损修复的特点,探讨特制接骨丸对磷酸钙(CPC)人工骨修复肾阳虚大鼠骨缺损的作用,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组、模型组、CPC治疗组、CPC+特制接骨丸治疗组(中药联合治疗组)四组,每组8只。前两周实验中,基础组给以0.9%的氯化钠注射液0.4mL后肢肌肉注射;模型组、CPC治疗组、中药联合治疗组给以0.5%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
学位
目的:  通过针灸“补肾调督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观察,对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西医ASAS(国际评估强直性脊柱炎工作组)推荐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客观评价“补肾调督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64例符合标准的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针灸“补肾调督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6周后,对治疗前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与统计分析,对比腹中铺灸法与普通针刺法在解决中风后虚证便秘时的临床疗效优劣,寻找腹中铺灸法和普通针刺法的疗效特点与差别,验证腹中铺灸法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有效性,并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以便为中风后虚证便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虚证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铺灸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30例。试验组取艾绒、姜泥及药粉于神阙穴区施灸,时间持续
学位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联合矿化胶原对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基因的表达作用。  方法:  1.在规范操作下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取4只SPF级别大鼠的BMSCS,并进行纯化、传代培养,期间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进行细胞的形态学鉴定。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分别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及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确定本部分实验
目的: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量化分析平乐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以探究筋骨之间的平衡关系。  方法:第一部分:对满足选择标准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腘绳肌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分析两组腘绳肌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Osteoarthritis Index , WOMAC)功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