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概述了浅海贝类生态系统研究的一般进展,从与海区有重要营养意义的氮、磷营养元素的循环出发,重点关注了由于滤食性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加强的海区自然沉积作用,以及滤食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概述了浅海贝类生态系统研究的一般进展,从与海区有重要营养意义的氮、磷营养元素的循环出发,重点关注了由于滤食性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加强的海区自然沉积作用,以及滤食性贝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通量等研究的一般进展。本文对北方典型贝类大规模养殖海湾桑沟湾进行了其海水与沉积物之间氮、磷和有机质的垂直通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2001年9月到2002年7月底分5个阶段,使用沉积物捕获器在桑沟湾进行了扇贝、牡蛎和海带养殖区的自然沉积作用的测定,并利用对收集的沉积物的分析结果对该养殖海区的颗粒总氮和颗粒总磷由海水到海底的通量进行了估算和探讨。在2002年5月和7月分四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分析与间隙水三氮和磷无机营养盐(NH4+,NO3-,NO2-,PO43-的分析,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无机氮磷营养盐的通量进行了估算。实验主要结果如下: ①估算结果显示该海区颗粒物质的年平均沉积速率为278.8g·m-2·d-1,而每g颗粒物质则携带了190.4μg的总氮,472.5μg的总磷和0.103g的有机物质沉入海底。周年沉积速率最高的是在7月,其次是5月,最低的是9月。从2001年9月到2002年1月,在扇贝、牡蛎、海带3种养殖海区所测的沉积速率没有明显的区间差异(t<t0.05),但是在2002年5月和7月的实验结果显示了极显著的区间差异(t>t0.001)。 ②沉积物的总氮和总磷含量显示了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总氮含量的峰值出现在5月(春季),最低值出现在12月(冬季)。而总磷含量在12月显著高于5月和7月时段。说明了春季桑沟湾沉积的物质由相对高氮而低磷的颗粒控制,冬季则由相对低氮和高磷的颗粒所控制。分析表明水层沉积物质的氮磷摩尔比为0.67~2,而底泥的氮磷比为0.025~2,说明了底泥比水层沉积物有更复杂的氮磷构成。桑沟湾表层底泥比重为2.22~2.55,平均2.37;容重1.05~1.41g/mL,平均1.09g/mL;间隙度0.46~0.57,平均为0.50。桑沟湾底泥间隙度明显小于其它开阔性海域和养殖密度较小的养殖海区,这是该湾扩散通量较小的主要原因。以上各指标在20cm以内的表层沉积物中分层不明显,各层之间差异不显著(t<to.os)。研究结果表明各航次桑沟湾各站点间隙水三氮和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三氮含量以N场十为主,各航次之间差异也较显著。 ③用四个航次的数据估算全年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NH4+的通量为376.33 p mol·m一d”,No3一、NoZ一和Po护一的通量分别是33.似p mol·m-2·d“,、6.41, mof·m一d-l和10.08,mol·m-z·d’‘。N氏十在各航次中大部分站点为从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NO3.在5月大部分站点为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而在7月约有一半的站点为上覆水向间隙水扩散,NOZ一则在各月份各站点总是由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Po43在7月的各站点总是由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估算桑沟湾全年由沉积物扩散进入上覆水的总无机氮的量为281.71t,可以满足该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需要的28 .73%,释放的无机磷的总量为41 6.23t,可以完全满足该湾全年浮游植物的需求之外,还可以满足其它水生植物如养殖的海带和其它附着植物的一部分需要。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桑沟湾沿岸海域氮、磷营养盐的通量建模提供了重要参数,并为养殖水域环境容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他文献
摘 要: 面对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存在低效、教学资源浪费等纷乱繁杂的情况。本文从现状分析出发,探究在新课改的要求前提下初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包括吸收及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上课这段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讲究的就不仅仅是质量,还有
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广泛性。开发利用资源,使语言文字的教与学得到更广阔的空间,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目标。“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这是《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的要求。因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其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内容的包容性、涉
分类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结构体系中。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就是对问题进行分类,逐一讨论满足条件的各类情况,达到问题的全面解决。它实质上就是按照数学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其作用是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要做到成功分类,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分类意识,善于从问题情景中抓住分类的对象;二是要斟酌问题的实际情况,找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这个标准应当遵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教学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教学模式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问题教学,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这对于能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问题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问题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应用 问题教学的模式,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教材内容
本论文以两株海洋真菌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和构巢曲霉(Aspergullusnidulans)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立体构型的鉴定。综合运用各种色谱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不仅可以使问题得到更快的解决,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我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方法 新形势下,学生学习已经不是简单的听教师讲,而是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扎根于课堂、成长于研讨,不断尝试教法学法的变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情境教学法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场景,引发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但
摘 要: 如何打造魅力数学课堂?作者认为应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通过多种恰当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开展激励性的评价,鼓舞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和手段优化课堂。 关键词: 魅力数学课堂 人格魅力 教学结构 教学情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数学课上,老师讲得很认真,又是画图,又是示范解题过程,可同学们并不领情,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失去青少年
摘 要: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发展过程,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协作的前进过程.互动性、双边性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载体和空间.作者根据教学活动双边活动特点,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交际能力 合作探究活动 人是群居的生物,离开了群居,将很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