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河北省中南部食管癌的发病率居世界之首,食管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因此目前的治疗措施以手术为主。因此,通过各种基础研究,探索食管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食管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在评估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MT是细胞放化疗"解毒"的主要防线,在食管癌中明显高表达,且不同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neins, MTs)亚型呈现不同的高表达规律。种种迹象表明,这一高表达很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手术获得其肿瘤及正常组织对照,提取DNA,对MT-2A的基因的三个外显子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获得相关目的基因的相关基因序列。通过直接测序法得到扩增基因序列,而后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同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比对,寻找有无目的基因突变点存在,以研究MT蛋白编码区是否存在能够导致编码蛋白改变的基因突变。方法:1新鲜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的获得。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手术的36例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37-71岁,平均年龄63岁。手术获得新鲜食管癌组织,选取距癌缘5cm以上的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采集组织过程在低温环境下进行,采集后标号并投入液氮保存备用。待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标本入组研究。2将所采集组织切割大小约0.5×0.5×0.5mm的组织制作蜡块。将蜡块切片后行HE染色,确定采集标本为所取组织。3组织DNA提取。切割部分标本行HE染色后,剩余标本采用饱和NaCl法提取组织DNA。将所提取DNA用去离子水溶解,应用分光光度计获得其浓度及纯度-20℃保存备用。4引物设计。应用NCBI查询获得MT-2A外显子区域DNA序列,委托上海生工代为设计引物,经Blast确定引物特异性符合实验要求后合成引物。5目的基因的扩增。根据引物合成报告单推荐退火温度上下浮动2-3℃进行预实验摸索最佳退火温度。根据预实验所得条件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扩增效果并判断基因突变可能。6目的基因的直接测序和结果分析。PCR扩增后得到目的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后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委托其对扩增产物进行正反链同时测序,在两个序列完全吻合情况下,能够确保100%可靠。最终得到扩增片段的具体序列。而后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同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比对,寻找有无目的基因突变点存在。结果:1所有临床采集标本经HE染色确认,食管癌组织均为食管鳞癌组织,“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均不含食管癌组织成分。2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DNA经PCR后,所得产物电泳后均可出现目的条带,条带单一清晰,位置一致,说明各组织DNA中的引物设计区域无突变存在,上下游引物区间未有插入或缺失基因片段。3经基因测序检测,全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中均未发现MT-2A的DNA外显子区域存在碱基点突变表现。4发现MT-2A外显子1上游存在一个A/G多态位点,在所有36例患者中,31例不存在该多态位点,5例存在该多态位点,且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存在该多态位点。比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库后,证实该多态位点存在。同NCBI数据对比,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证实两者无差别(P=0.098)。结论: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组织中MT-2A的DNA序列呈现出高度保守的现象,即在食管癌组织中未发现能够导致MT-2A编码蛋白改变的DNA突变存在。由此我们认为造成食管癌组织中MT-2A蛋白的蓄积的原因可能是其降解下调造成的,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实验解释。而外显子1的上游区域突变位点对于MT-2A基因的转录、MT-2A蛋白质表达是否有影响,以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有无关联仍需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