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潜在威胁生命的疾病,影响了世界许多地方,特别是亚洲国家,发病率从1.1-17.6/10万不等[1]。有文献报道细菌性肝脓肿若不能早期规范合理的治疗,其死亡率可高达80%[2]。遗憾的是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局部地区缺乏报道,目前亦无细菌性肝脓肿预后的有效标志物,然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多种疾病预后标志物应用越来越广泛[3-4],但NLR对细菌性肝脓肿预后报道较少,仍需我们进一步探讨。目的:收集临床肝脓肿患者信息,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病例的主要临床特征、菌株分布情况、细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探讨NLR对细菌性肝脓肿的预后价值,以期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5]的26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主要临床特征、细菌培养菌株分布情况、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根据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收治科室和临床预后分为普通病房组和重症监护病房组、死亡组与生存组,计算每组的NLR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运用SPSS25.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男性患者166例(63.12%),女性患者97例(36.88%),男女比例为1.71∶1。细菌性肝脓肿基础疾病比较,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多伴有糖尿病106例(70.67%)(P<0.05),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多伴有胆道疾病19例(65.52%)(P<0.05)。26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细菌培养共获得11种218株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208株,肺炎克雷伯菌176株(80.73%)占绝对优势,其次大肠埃希菌19株(8.72%);革兰阳性菌10株,分别为中间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各2株(0.92%)。其中227例行穿刺脓液培养,181例(79.74%)脓液培养结果阳性,培养获得183株细菌,肺炎克雷伯菌152株(83.06%),大肠埃希菌13株(7.10%)。111例行血培养,35例(31.53%)血培养结果阳性,培养获得35株细菌,肺炎克雷伯菌24株(68.57%),大肠埃希菌6株(17.14%)。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提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敏感性均大于85%。19株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提示,15株(78.95%)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大于90%。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敏感率30%左右,对头孢替坦、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于85%,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26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最终129名患者被纳入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1.053,95%CI:1.012-1.096,P=0.011)是预测患者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唯一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84.9%(95%CI:0.774-0.924),最佳临界值12.25。NLR(OR=1.070,95%CI:1.003-1.142,P=0.041)也是预测患者死亡的唯一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91.6%(95%CI=0.863-0.969),最佳临界值25.19。结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以男性居多,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多伴有糖尿病,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多伴有胆道疾病。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其对常见抗生素均较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治疗应首选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NLR与细菌性肝脓肿的预后不良呈正相关;高水平NLR可以预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应收住重症监护、预后差、高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