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至今,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保护法规更加完善,保护工作更加全面、系统。但是文物保护工作较快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问题,如文物保护区划划定时缺乏足够的划分依据、与相关规划衔接不足、实践操作性较弱等。然而从文物整体保护的实际出发,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保护区划划定方法来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平遥镇国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是一处佛道合一,内涵深厚,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郝洞村村落建设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该寺原有的周边环境。该寺现行的文物保护区划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建设控制地带范围较小、保护管理的实践操作性较差等。为实现该寺整体意义上的保护和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承发展,如何合理调整划定保护区划至关重要。本文希望通过对平遥镇国寺现行保护区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保护区划划定影响要素等进行探讨分析,可以尝试探索出一种合理、科学的保护区划调整划定方法,实现文物保护单位的完整保护,使文物本体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得以有效地保存和传承延续,从而可以为今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的划定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国内外法律文件中保护区划划定的相关规定及保护区划的相关概念等。第二章对国内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划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三章简要论述了平遥镇国寺保护区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针对镇国寺现行保护区划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合理调整,探讨了区划调整划定的方法即首先对遗产进行详细调查,正确评估其价值,准确定位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要素。其次在保护遗产真实性及完整性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划定保护范围。然后通过梳理周边全部相关环境要素合理界定建设控制地带。最后在保护相邻更大范围内景观环境风貌协调性的前提下划定风貌协调区并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定。最后一章主要对上述章节内容进行了思考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