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在建筑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组合结构在周期性的环境气温变化以及日照辐射作用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明显滞后于钢管表面,因此会在核心混凝土中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产生温度变形及温度应力,甚至导致两种材料的脱空和内力失控。本文在太阳物理学以及传热学的基础上,研究了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与环境之间的换热机理,建立了日照温度效应的数学模型。从理论分析、实验测量、有限元模拟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空气对流和日照辐射等因素对钢管混凝土构件温度效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广州电视塔为实际工程依托,研究了温度效应对广州塔这种超高结构的影响,着重考虑了温度载荷沿高度以及沿周向方位的变化,找出温度场随太阳照射时间、太阳入射角变化的分布规律。沿着塔身圆周方向,向阳面受到太阳直射,其温度明显高于背阴面温度,由于混凝土传热滞后,热量不能有效地传到背阴面,即产生显著的温差,筒体就会向背阴面弯曲,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沿着塔身高度方向,对流换热与环境气温等边界条件受到高度以及时间的共同作用,是复杂的三维模型,同一根立柱的不同区域会处于向阳或背阴,所受太阳辐射强度不同,并且随高度变化,其对流换热系数不同,因此在同一根立柱上会产生较大的竖向温差。同时,本文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广州塔在太阳辐射下的温度场进行测试,对该建筑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提供技术性描述和规律分析,并与有限元模拟出的温度分布作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两者的温度分布趋势是一致的,只是在数值上略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