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临床研究质量的系统评价,找出中医学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参考方案,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中药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并统计国内发表的、研究中药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整理文献,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原则和方法,制定《中药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文献系统评价表》,评价各文献质量,并利用修改后JADAD评分表对纳入文献评分;在此基础上,利用RevMan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包括异质性、疗效、敏感度和发表性偏倚等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70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评分表评分结果,可知10篇文献均为低质量文献,说明中医学对RCT的研究设计和质量控制还存在着不足或欠缺。META分析显示,中药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西药比较疗效显著,OR=6.05[3.29,11.14],统计学检验Z=5.78.P<0.00001,有显著差异;中药与中成药比较疗效显著,OR=3.75[1.88,7.50],统计学显著性检验Z=3.74,P=0.0002.有显著差异;综合效应OR=4.96,95%可信区间[3.14,7.82],统计学显著性检验Z=6.88,P<0.0001。所以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从而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OR=4.96[3.14,7.82]与OR=4.89[3.08,7.75],这两种不同模型的结果相差很小,说明Meta分析结果稳定。从倒漏斗图中各研究对象的不对称情况说明所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性偏倚结论:1.本研究中中药汤剂、中成药、西药三种治疗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都有明确疗效,但是中药疗效更显著,较其它2种方法具有统计学差异2.无一篇报道有不良反应,说明中药汤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3.纳入10篇文献的质量评分都为低质量,说明目前中医学的临床试验对RCT的研究设计还存在着不足或欠缺,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