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安徽省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小儿麻疹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两年期间本院96例麻疹合并肝功能异常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资料均符合麻疹临床诊断标准,且麻疹抗体检测均阳性。将96例患儿人为分为2个亚组:1、未接种麻疹疫苗自然感染组83例,2、接种疫苗后感染组13例:13例麻疹感染发生在疫苗接种后2周内。比较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转归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儿童麻疹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约为21.57%。96例麻疹病例中,实验室检查发现40例(41.67%)ALT升高,93例(96.88%)AST升高,16例(16.67%)GGT升高,6例(6.25%)T BIL升高。肝损害1周内恢复者79例,2周恢复者9例,4周恢复者8例。自然感染麻疹患儿ALT44.30[30.60,76.00]、AST 75.00[65.00,91.00]、GGT 19.00[13.00,33.90]、TBIL5.30[4.20,7.30]与接种疫苗后感染麻疹患儿ALT 1036.40[206.85,2508.75]、AST879.00[193.00,1952.00]、GGT 123.00[33.85,221.15]、TBIL 10.30[5.00,40.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Z=-5.231,P<0.001),AST(Z=-4.146,P<0.001),GGT(Z=-3.398,P<0.001),TBIL(Z=-2.763,P=0.006)];而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麻疹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并不少见,肝功能损害程度不明显,但波动范围较大。其以转氨酶升高为主,较少有黄疸。随麻疹病情的好转而好转,恢复快,没有肝脏的慢性病变。接种疫苗后感染麻疹患儿肝功能损伤往往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