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论语》成为儒家经典后,后世贤人对其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自现代语言学出现以来,《论语》的语言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但研究多偏向词汇和特殊句式研究,词法和句法研究偏少,而且研究缺乏系统性。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对《论语》的句型做系统研究。本文以句子结构为句型分类标准,运用统计法和比较法对《论语》句型做穷尽统计分类,并对其中与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型和语法现象作出解释。论文共有五部分,正文三章,外加结束语和附录两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语》的成书过程和题名由来及意义;《论语》句型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意义;《论语》句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第二章研究了《论语》单句的结构特点,重点探讨了“于/於”和“以”构成的介词短语,对它们作状语时修饰谓语的位置问题做了简要统计和分析。“于/於”字短语作状语以放在谓语之后为常态,这主要是“于”虚化后延续了动词“于”的动宾用法,因此常居于谓语之后。“以”字短语作状语以放在谓语之前为常态,这主要是延续了动词“以”连动使用的特征,继承了其意义和结构安排的形式,“以”字短语后置主要是为了和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的普遍现象达到语法习惯上的统一。另外,解释型主谓句是《论语》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句型,其主语部分均由一个或几个主谓结构的短语构成,结构和语义上的省略是此种句型的主要特点。本章还对《论语》中出现的省略句做了简要归类和分析。第三章研究了《论语》复句,发现《论语》中复句很少使用关联词语,而且分句间意义的联系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性,一方面,古汉语的虚词系统还不十分完善,许多虚词正经历着由实词向虚词转化的过程,因此很多分句间的意义关系通过语境和意义来表示。另一方面,《论语》作为语录体专著,所载内容很多是讲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所述相关问题,这些话语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性,因此,由意义上的逻辑推理代替了关联词外在形式的逻辑标志。结束语部分主要指出本论文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后续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