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电针、刺血拔罐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在“菀陈则除之”理论指导下针灸对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方法:将68例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受试者按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针灸组采用电针、刺血拔罐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远端取患侧膈俞、血海、支沟、足三里、太冲;局部取阿是穴,毫针围刺并通电30min。出针后在局部皮肤用7号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点刺出血并加拔火罐,留罐10min,出罐后在阿是穴用壮医药线点灸。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0.3g,Bid+卡马西平片0.2g,Qd+甲钴胺胶囊0.5mg,Tid对症治疗,若出现胃肠道反应则加用兰索拉唑肠溶片15mg,Qd护胃治疗。两组均10天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前、疗程结束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分别评价,疼痛疗效采用VAS评分法,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情绪状态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过程中,针灸组有2例脱落病例,有效32例;药物组有3例病例脱落,有效31例。(1)针灸组痊愈9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3例,愈显率68.75%,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4例,好转16例,无效9例,愈显率19.35%,总有效率70.97%。3个月后随访两组对比,P<0.05,针灸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2)睡眠方面,针灸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P<0.05),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针灸组优于对照组。(3)情绪状态方面,针灸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与药物组相比(P<0.05),针灸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显著,且优于药物组。(4)安全性方面,针灸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结论:针灸组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对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亦均优于药物组,并且具有更高安全性。因此,本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疗效显著、效力持久、安全、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