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终身学习思想的推广和构建学习化社会研究的不断深入,社区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学界以及社会学界探讨与改革的热点问题。1999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要求我们必须“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该计划的颁布成为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那时起,我国理论界对社区教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等进行了诸多有益探讨。这些探讨为进-步研究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目标取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也为开展社区教育实践提供了依据。笔者选择本课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对北京市一些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进行调研时,发现社区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政府介入过多,社区教育的运行毫无自主性;居民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设计单一,多以休闲娱乐为主,忽略社区意识、社区责任感方面的培养。二是我国学者对社区教育定位的探讨大都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社区教育的本质,这就导致社区教育主体错位、外延泛化等现象。为了保障社区教育朝正确的方向推行和发展,必须对我国社区教育现有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并构建新的社区教育模式。笔者首先从社区的起源与发展出发,探讨社区的本质,对本研究中“社区”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论述国内外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梳理我国社区教育定位呈现的阶段性特点,分析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现实的影响。然而,社区教育已有的研究成果无法解决或者说无法根本性地解决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亟须一个新的理论和研究视角对我国的社区教育进行重新审视。自组织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方向。笔者对自组织理论视角下我国社区教育的内涵、外延、功能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教育其本质是社区共同体的自我教育,社区教育开展的情况与社区的自组织能力息息相关。因此,笔者设计了一套评价标准来衡量社区自组织能力,以期对社区教育进行指导和评估。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构建了一套区域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包括区域自治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多层次的社区教育课程以及社区推选型师资队伍建设。本文对国内外社区教育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社区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时,将欧洲社区教育的兴起背景与我国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背景进行比较,采用了比较法。在大兴区社区成人学校入户访谈调研的基础上,对居民“小教育思想”进行论述时,采用了访谈法,以期增加论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教育更符合社区教育的本质要求及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律,适应我国国情。不仅能给我国的社区教育带来一个新的面貌,同时也为我国社区教育政策及法律的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