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日益重视,以及高校学生对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课余兴趣爱好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在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武术项目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以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效。因此,诸如太极拳、散打、双节棍、跆拳道等武术类俱乐部也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在体育俱乐部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根据查阅研究资料与笔者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长春市高校武术类俱乐部面临着硬件设施缺乏、师资力量不足、运营经费短缺、管理机制不健全、后备人才不足等实际的问题。在高等教育资源中,高校实验资源等也存在类似的资源短缺问题,面临这一困境,国内外学者不约而同的提出通过建立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机制来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对这一机制的研究多针对实验室、图书馆等对常规教学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而对于课余俱乐部等对一线教学没有直接影响的项目并未进行相应研究。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试图在长春市10所高校武术类俱乐部中构建一个资源共享体系,通过建立包括校内共享、校际共享、学校与社会共享的3层次资源共享体系,在不大幅增加高校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在短时间内改变高校武术类俱乐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普遍匮乏不均衡的情况。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学校与社会的双向支持下,进行了俱乐部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实验,实际运营一段时间后,最终分别于2011年5月与2011年9月批准建立了“长春市经开区太极拳研究会”与“长春市经开区双节棍研究会”,其他项目研究会的建立已列入日程表,将陆续通过上级审批。研究会由学校与相关部门分别派出代表组成管理机构,负责俱乐部间的场地、师资调配,组织培训,团体活动,竞赛等相关活动。该类组织的成立从实践层面对高校武术类俱乐部资源共享体系的可行性做出了有效评估。在为期一年的资源共享体系的实际构建与运营中,笔者发现了许多体系中尚还存在的漏洞,如俱乐部训练演出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问题,执教者的鉴别甄选制度,俱乐部会员的校际认证制度等,在后期研究中,笔者就体系中已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对高校武术类俱乐部的资源共享体系进行了完善,实际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验证。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以资源共享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高校武术类俱乐部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论证该理论实际运用效果,并在后期研究中将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理论方面提出解决方案。由此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源共享体系,以此为我国高校武术类俱乐部的运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帮助其良性发展,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