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腋静脉与肩胛下血管交叉处的肩胛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肩胛下淋巴结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特征,旨在为进一步探讨肩胛下淋巴结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奠定基础,希望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自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集于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一科确诊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清扫出的腋窝淋巴脂肪组织送病理检查,同时将位于腋静脉与肩胛下血管交叉处的肩胛下淋巴结单独取出送病理检查。见1枚淋巴结转移定义为淋巴结阳性。根据取出的肩胛下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分为两者同时阳性(A组)、其中一组阳性(B组、D组)、两者均为阴性(C组),对各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分析不同分组中肩胛下淋巴结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特征。由于D组缺失,故不做讨论。[结果]60例患者中,单独取出的肩胛下淋巴结阳性为3例,占病例总数的5%;腋窝淋巴结转移为27例,占病例总数的45%。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的A组和B组患者中,肩胛下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0%、100%,而对应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为17. 06%、68.63%,由此看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肩胛下淋巴结阳性的趋势越大。但由于样本量小,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后期会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二者间的关系。A组、B组、C组三组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怀孕次数、绝经状态、肿瘤的TNM分期、分子分型、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的大小、象限,以及患者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各组中各项临床因素的P值均大于0.05,在此次研究中并没有看到明显的差异。后期会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再做探究。[结论]此次研究中,我们看到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越高,肩胛下淋巴结转移的趋势越大,但由于样本量小,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肩胛下血管与腋静脉交界处的肩胛下淋巴结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某一特殊途径?这一途径的乳腺癌患者是否具备某种特定的临床特征?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