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开发生产的不断深入,我国陆上油田现已大多进入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油田地质复杂性进一步暴露,非均质性严重,开采难度大。对于老油田而言,地下仍含有大量的剩余油,如何准确地描述剩余油的分布是当今油田开发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出现了一些研究剩余油的新方法,并且剩余油的研究已从单学科分析向地质研究、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及测井方法等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进行剩余油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准确、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储层建模是从三维的角度对储层进行定量的研究,其核心是对储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研究。三维储层模型克服了用二维图件描述三维储层的局限性,可从三维空间上定量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另外,三维地质模型的模拟结果可以直接与三维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接轨,有利于开展地质与油藏数模的一体化研究。
本文研究的钟市油田位于湖北省潜江市钟市乡西南,构造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北大断裂带前缘,属于钟潭断裂构造带。本文综合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详细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储层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该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该模型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地下的地质情况,为解决研究区勘探开发中遇到的有效储层识别困难、储层分布不清、砂体连通性不明确及注水开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供了地质依据。该区潜北断层上升盘有荆门地堑、乐乡关地垒,下降盘与蚌湖生油洼子相邻,物源、油源丰富。区内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储层岩性变化较快,由于受潜北断层下降盘荆沙组断阶剥蚀面、岩性、构造的控制,主要形成构造、地层、岩性等复合型油藏,而且是被断层和岩性复杂化的超覆在荆沙剥蚀面上的迭瓦状多层渗砂油藏。钟市油田共有14个油组,305个油砂体,储层非均值严重,平面、层间和层内矛盾突出。建立准确的、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不仅可以为凝胶表活剂复合驱数值模拟提供三维地质模型输入场,同时能为开发中后期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精细的表征,为后期剩余油的挖掘提供参考资料。本次建模研究结合工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了钟市油田潜二、四段的储层骨架模型及其物性模型,真实的描述了储层及其物性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非均值性,最后通过各种检验方法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为后续的油藏数字模拟提供可靠的地质模型数据输入场。本论文对钟市油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反映储层及其物性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非均质性等,为该区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可靠的地质模型输入场,实现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为钟市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主要成果如下:
1、垂向上建立了潜二段和潜四段的精细地质模型,合计9735504网格
2、建立的构造模型很好的刻画了研究区鼻状构造并受控于剥蚀带的特点;利用Petrel软件强大可视化功能,校正了各类数据错误。
3、在petrel软件中对所有小层的油砂体进行了数字化,以约束相及物性的建模。
4、针对研究区油砂体多为孤立的透镜状的特点,采用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岩相模型,抽稀验证及数模检验模型可靠性较高。
5、分层段建立合适物性模板,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建立孔隙度模型;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渗透率模型;采用确定性与随机性结合的方法建立含油饱和度模型。模型符合地质认识,较好刻画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6、对每个层段(包括小层)的储量进行了拟合,层段总体误差在5%以内,小层误差基本都在10%以内。
7、根据数模要求进行模型粗化。模型按照平面上50*50米,垂向上保持了1米1个网格,对建立的2个模型进行了粗化,保证粗化前后模型的一致性。
本文研究的钟市油田位于湖北省潜江市钟市乡西南,构造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北大断裂带前缘,属于钟潭断裂构造带。本文综合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质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详细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储层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该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该模型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地下的地质情况,为解决研究区勘探开发中遇到的有效储层识别困难、储层分布不清、砂体连通性不明确及注水开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供了地质依据。该区潜北断层上升盘有荆门地堑、乐乡关地垒,下降盘与蚌湖生油洼子相邻,物源、油源丰富。区内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储层岩性变化较快,由于受潜北断层下降盘荆沙组断阶剥蚀面、岩性、构造的控制,主要形成构造、地层、岩性等复合型油藏,而且是被断层和岩性复杂化的超覆在荆沙剥蚀面上的迭瓦状多层渗砂油藏。钟市油田共有14个油组,305个油砂体,储层非均值严重,平面、层间和层内矛盾突出。建立准确的、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不仅可以为凝胶表活剂复合驱数值模拟提供三维地质模型输入场,同时能为开发中后期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精细的表征,为后期剩余油的挖掘提供参考资料。本次建模研究结合工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了钟市油田潜二、四段的储层骨架模型及其物性模型,真实的描述了储层及其物性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非均值性,最后通过各种检验方法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为后续的油藏数字模拟提供可靠的地质模型数据输入场。本论文对钟市油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反映储层及其物性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非均质性等,为该区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可靠的地质模型输入场,实现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为钟市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主要成果如下:
1、垂向上建立了潜二段和潜四段的精细地质模型,合计9735504网格
2、建立的构造模型很好的刻画了研究区鼻状构造并受控于剥蚀带的特点;利用Petrel软件强大可视化功能,校正了各类数据错误。
3、在petrel软件中对所有小层的油砂体进行了数字化,以约束相及物性的建模。
4、针对研究区油砂体多为孤立的透镜状的特点,采用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岩相模型,抽稀验证及数模检验模型可靠性较高。
5、分层段建立合适物性模板,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建立孔隙度模型;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渗透率模型;采用确定性与随机性结合的方法建立含油饱和度模型。模型符合地质认识,较好刻画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6、对每个层段(包括小层)的储量进行了拟合,层段总体误差在5%以内,小层误差基本都在10%以内。
7、根据数模要求进行模型粗化。模型按照平面上50*50米,垂向上保持了1米1个网格,对建立的2个模型进行了粗化,保证粗化前后模型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