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气候区城市环境下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y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热气候区的城市户外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的场所,其品质优劣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城市环境中景观空间是优质的城市户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气候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直接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热舒适研究的总结发现,现有的户外热舒适评价多是参考建筑室内热环境指标,采用实测的方法对热环境进行评价,但人体舒适感受是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实测得出的结果与人体舒适度仍有差异。本文在梳理现有微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感官评估学科理论,构建湿热气候区城市环境下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理论与方法,探索湿热气候下人体热感知与热舒适问题,并对热舒适指标(UTCI/WBGT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概括如下:第一,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理论构建。通过分析人体感官感觉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景观环境热感知模型。论述了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的基本流程,就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二,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量表设计。基于景观环境热感知模型,通过对影响微气候舒适度的因素分析,以现有的微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和热环境主观判定量表为基础,选择和量化评价要素,构建“冷热感、湿度感、日晒感、风速感、愉悦感、舒适感”等距的7级评价量表和相应的5级期望量表,综合环境和个体信息构成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量表,并进行了考核。第三,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实验环境营造。采用Living Lab创新理念,营造依托真实的户外热环境的真实的景观空间,使评估人员获得的最贴近实际景观环境的评估结果。提出了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实验环境要求和营造范例。第四,通过湿热气候区城市环境景观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实验操作,证明微气候舒适度感官评估的有效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愉悦感对舒适感影响程度最大,即热舒适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除湿度感外,其他热感知要素对舒适感的影响显著。2.通过对比感官评估与热舒适指标(UTCI/WBGT指标)的数据统计结果,对热舒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夏季UTCI指标更贴合湿热气候区人体在户外环境中的热感觉。3.通过研究不同场景空间的热感知情况,分析得出遮阳措施是湿热气候区城市环境景观微气候调节的关键策略。
其他文献
近些年,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很多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并且还增加了对地下基层的利用率。那么,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软土基坑的边坡支护技术,当前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主
供应链中存在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同时拥有电子渠道和传统渠道的零售商,当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发生需求和生产成本同时扰动,通过K-T条件求出不同扰动区域的双渠道供应链最优渠道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发生着改变,而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在知识经
网络媒介在汇聚民意表达力量的同时推动着网络语言的衍生流变,网络流行语作为广泛传播高度聚焦的“标签化”话语,承载着社会发展逻辑与动态性表征,反映着网民群体的价值观和
从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茎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三萜(1~3)和3个新的三萜皂苷(11~13)。将新鲜的三叶木通茎用热甲醇提取,甲醇提取物(995g)减压浓缩,在水和正丁醇中分配。正丁
从新形势下高职师范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重新建设必要性的讨论出发,本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出具体的师范英语核心课程
科技的进步重塑着人类关于"家"的想象。当下,"智能"家居备受瞩目,其热度引发对于"家"的思考,也使人畅想科技所带来的无限可能。家居生活实则是人与空间的对话中国传统文化里道家"法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企业集团已经日趋成为当今世界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流组织形态。随着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组织制胜的关键资源要素,人力资源管控作
第一章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存在TH1/Treg细胞免疫失衡背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发生卵巢功能衰竭,以闭经、促性腺
花瑶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与风俗,花瑶族的历史文化通过其独特载体——挑花记录下来。花瑶挑花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