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属喜温园艺作物,具有食用和药用等价值。目前,我国设施番茄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极端低温和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BAG(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是一类多功能伴侣调节蛋白,在植物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被报道广泛参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属喜温园艺作物,具有食用和药用等价值。目前,我国设施番茄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极端低温和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BAG(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是一类多功能伴侣调节蛋白,在植物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被报道广泛参与调控生长发育和盐、干旱等胁迫响应途径,但在番茄中响应温度的作用机理还鲜为人知。本文鉴定了番茄的10个BAG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了系统进化、蛋白功能和转录调控分析;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筛选出了响应温度胁迫的主效基因BAG8和BAG9,利用生理学与分子技术探究了二者在胁迫应答中的功能;明确了BAG8、BAG9的定位和互作蛋白,并对二者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鉴定了番茄的10个BAG基因,明确了BAG家族广泛参与番茄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过程。根据与拟南芥的同源性和进化关系,将鉴定出的10个BAG基因命名为Sl BAG1~10。构建了番茄、拟南芥、水稻和烟草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Sl BAGs主要包含保守BAG结构域、类泛素UBL结构域和钙调蛋白Ca M结合基序。进一步预测分析蛋白信息和结构,发现大多数BAG均由300~400个氨基酸组成,且蛋白间所含的结构域类型及数量存在差异。转录调控分析发现BAG8基因启动子的反义链中含有低温应激反应元件,BAG9基因中含有热休克反应元件。以上结果表明,番茄BAG家族成员具有丰富的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参与到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特别是BAG8和BAG9可能在抵抗温度胁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筛选了番茄BAG家族在响应低温胁迫中的主效基因BAG8和BAG9,明确了二者对低温抗性的正向调控作用。对野生型番茄进行低温处理,发现有6个基因上调,其中BAG8和BAG9上调最显著;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构建了所有上调基因的沉默材料并进行低温处理,发现BAG8和BAG9沉默材料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减弱,关键冷害响应基因CBF1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Gr)显著降低;抗氧化酶关键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酶活性的升高受到抑制;自噬体数目明显减少,自噬关键基因ATG8a的表达受到抑制;泛素化蛋白积累增多。以上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番茄BAG8和BAG9发挥了主要作用,二者可能参与CBF正调控抗冷途径,还可能在维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运行和抗氧化防御机制稳态、影响自噬体形成以及在减缓低温胁迫诱导的蛋白泛素化积累中发挥作用,进而正调控番茄的低温抗性。3.明确了番茄BAG家族在响应高温胁迫中的表达水平和BAG8、BAG9对高温抗性的正向调控作用。在高温处理的野生型番茄中,BAG6、BAG8和BAG9的表达量与常温相比显著上调,表明BAG6、BAG8和BAG9可能在番茄参与响应高温胁迫中起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对BAG8和BAG9响应温度胁迫的作用研究,通过VIGS技术构建了二者的沉默材料。高温处理后,BAG8和BAG9沉默材料与对照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热敏性;Pn、Gs和Gr显著降低;自噬体数目明显减少;总蛋白泛素化水平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表明,BAG8和BAG9正调控番茄的高温抗性,二者可能在维持植株正常光合作用、影响自噬体形成和减缓高温胁迫诱导的蛋白泛素化积累中发挥作用。4.明确了番茄中BAG8和BAG9的定位,筛选并验证了与二者互作的蛋白,初步鉴定了BAG8和BAG9的生物学功能。亚细胞定位表明,BAG8和BAG9均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酵母筛库筛选出可能参与响应温度胁迫的互作蛋白有钙调蛋白(Ca M1~6)、铁硫蛋白(PGR1、Fd C1、Fd2)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7.7A、HSP17.7B、HSP17.6B、HSP17.6C)。酵母双杂交和Bi FC表明,BAG8与PGR1、Ca M2~4在细胞质中互作,BAG9与PGR1、Fd C1、Fd2、Ca M2~4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互作。进一步验证表明,BAG8、BAG9均与包含HSP17.7A、HSP17.7B、HSP17.6B、HSP17.6C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20家族互作。以上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下BAG8、BAG9可能通过与钙调蛋白、铁硫蛋白或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结合正调控番茄对温度胁迫的抗性,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探究。
其他文献
生物节律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计时系统,与生物体的代谢及营养密切相关,随昼夜变化产生周期波动。生物节律紊乱是常见的代谢相关疾病病症,已有研究表明,部分天然活性物质对生物节律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柑橘(Citrus spp.)是我国广泛栽培的水果,果实油胞层富含类黄酮成分,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与开发前景。本文对6类柑橘果实中含量较高的主要类黄酮成分进行了提取分析,并研究了其对生物节律紊乱的调控作用及其相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我国养殖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物种,由于水体中存在大量致病微生物,严重制约了日本沼虾养殖业发展。目前对水生甲壳动物的先天免疫机制研究已成为热点。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寻找抗病关键基因,并通过传统实验验证,从而对甲壳动物免疫能力进行调控,实现健康养殖的目的。SNW1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的蛋白,在哺乳动物中,SNW1主要参与前体mRNA的剪切以
我国是柑橘属植物起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柑橘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特色柑橘果实的营养与健康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柑橘果实的生物活性与其富含的生物活性物质紧密相关,尤以类黄酮为代表。本文针对柑橘果实类黄酮的组分特征鉴别、分离纯化体系构建、化学抗氧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构
类胡萝卜素因为能使植物呈现不同的色泽,影响植物发育且具有保健功能,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已基本探明,代谢途径上的各种酶在各模式植物中均有克隆定位。甜瓜(Cucumis melon L.)作为广受世界人民欢迎的水果,且富含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本研究主要以15个甜瓜品种(包括7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不同果肉色泽及类胡萝卜素种类的差异,观察不同果肉色泽的亲
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的栖息地在我国东南沿海,尤其喜欢在江河入海口和潮间带区域,在我国海水养殖品种中占有重要一席。然而,由于我国集约化养殖系统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各种疾病也造成了养殖蟹类种群的大量死亡。这类报道屡见不鲜,给拟穴青蟹的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青蟹生长发育以及先天性免疫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设计更好的蟹类养殖生产策略。作为TGF-β超家族的共同受体,转化
香味直接体现园艺产品的新鲜度,是重要的品质指标。芳香物质是果实香味形成的物质基础,来源于挥发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采后贮藏是影响果实芳香物质含量的重要因素,过度追求货架寿命造成了香味的降低,使得果实越来越没有味儿。气调贮藏(CA)是在冷藏基础上,改变环境中气体成分的一种贮藏方法,在发达国家中广泛应用于园艺产品的长期贮藏。然而,有关CA对果实芳香物质的调控效应与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模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作用与丛枝菌根真菌相似,可参与植物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促进植株生长和对氮、磷等矿物质的吸收,提高作物逆境胁迫的耐受性。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植物,有“盛夏之王”的美誉。西瓜因其果实甘甜多汁,广受世界消费者欢迎。西瓜生育期相对较短,产量高,全生育期养分需求量较大。我国是西瓜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基于大规模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建立数据驱动的临床预测模型。然而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分布存在差异,使得这些临床预测模型难以在实际临床环境中应用推广。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自适应的多中心协同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在保障患者数据安全的条件下,考虑机构之间的数据分布差异,构建在应用环境中更具泛化能力的模型。该方法基于分布式协同研究网络,首先在拥有标签数据的源机构中独立训练基础分类器,
为打破学科壁垒,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限定,实现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合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根据学科特点,以项目为链条系统地构建“模块化课程池”,其核心内容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构建五个模块池,若干个“课程池”以及“模块化课程池”,动态调整机制,科学有效支撑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地方高校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的需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使用的激增,大量人源CO2被排放至大气之中。其中约1/4到1/3的人源CO2通过气-水交换被海洋所吸收,造成了海洋水体pH下降和碳酸钙平衡体系变化,即“海洋酸化”现象,从而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近年来,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揭示了海洋酸化对多种海洋生物多个生命过程的负面效应,但其对海洋生物行为的影响仍少有报道,其导致行为效应的作用机理也尚不明晰。针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