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杂环星形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ove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由于其在自发光、低能耗、柔性好、高响应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而被人们广泛关注,并加以研究商业化。星状化合物由于其具有可改进的溶液可加工性,自组装性能以及有趣的电化学和电荷传输行为而倍受关注。其中,给体-受体(D-A)分子常常被用于构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和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然而,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这种分子的应用相对较少。由于其径向分支结构,星形D-A分子在固态下能够减弱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固态发射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此外,星状化合物可以替代聚合物,克服了聚合物分子因其分子量、纯度和多分散性因批次而异所造成器件性能可重复性不足的问题。作为用于构建星形分子的结构功能单元,三聚茚被广泛用于有机光电领域。本文围绕三聚茚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展开。通过将咪唑类衍生物作为末端基,嫁接在三聚茚核的不同取代位点上,构建具有三支结构的D-π-A双极性星状分子。具体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具有较高共轭平面的菲并咪唑作为末端基,分别嫁接在三聚茚核的3,8,13-位和2,7,12-位上构建了两个具有双极性特性的星状发光材料,分别命名为3,8,13-TPI-TAT和2,7,12-TPI-TAT。三聚茚由于其特殊的对称结构,致使其具有独特的刚性结构、π共轭平面和优异的空穴传输性能。菲并咪唑末端基的引入,不仅减弱了菲并咪唑基团自身的π-π堆积,而且减弱了由于三聚茚大π共轭平面而造成的聚集荧光猝灭(ACQ)现象。化合物3,8,13-TPI-TAT和2,7,12-TPI-TAT在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440 nm和468 nm,呈现蓝光发射。通过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计算出了化合物3,8,13-TPI-TAT和2,7,12-TPI-TAT的HOMO和LUMO能级。化合物3,8,13-TPI-TAT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34 e V、-2.42 e V,化合物2,7,12-TPI-TAT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30 e V、-2.54 e V。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两个化合物的电子云分布和分子构象进行了计算。化合物3,8,13-TPI-TAT的热分解温度为461℃,化合物2,7,12-TPI-TAT的热分解温度为450℃。利用真空沉积法制备了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45 nm)/PVK:PBD(7:3,wt%):TAT化合物(x wt%)(30 nm)/TPBi(20nm)/Liq(2 nm)/Al(150 nm)的多层器件。其中,化合物2,7,12-TPI-TAT的发光器件表现出较好的器件性能。在100%掺杂(即非掺杂)情况下,最大发光亮度Lmax为2943 cd/m2,最大电流效率CEmax为3.42 cd/A,最大功率效率PEmax为1.68 lm/W,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为1.93%。化合物3,8,13-TPI-TAT的发光器件在非掺杂的情况下,Lmax为784cd/m2,CEmax为2.17 cd/A,PEmax为0.94 lm/W,EQEmax为1.25%。第二部分,考虑到支状体的大共轭平面可能会对化合物的发光性能造成影响。因此,设计了自共轭平面较小的苯并咪唑作为末端基的两种双极性星状有机发光材料,命名为3,8,13-TBI-TAT和2,7,12-TBI-TAT。对化合物3,8,13-TBI-TAT和2,7,12-TBI-TAT的光致发光性能、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真空沉积法制备了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45 nm)/PVK:PBD(7:3,wt%):TAT化合物(x wt%)(30nm)/TPBi(20 nm)/Liq(2 nm)/Al(150 nm)的多层器件。基于化合物2,7,12-TBI-TAT的发光器件显示出了较好的器件性能,在100%掺杂(即非掺杂)情况下,Lmax为10075 cd/m2,CEmax为5.35 cd/A,PEmax为3.16 lm/W,EQEmax为2.25%。化合物3,8,13-TBI-TAT的发光器件在非掺杂的情况下,Lmax为639 cd/m2,CEmax为1.33 cd/A,PEmax为0.52 lm/W,EQEmax为1.25%。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了末端咪唑衍生物的自共轭平面。设计了以二苯基咪唑为末端基的两个双极性星状有机发光材料3,8,13-TDPI-TAT和2,7,12-TDPI-TAT。对两个化合物的光物理、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化合物3,8,13-TDPI-TAT和2,7,12-TDPI-TAT在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分别为423 nm和453 nm,分别呈现深蓝光和蓝光发射。通过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计算出了化合物3,8,13-TDPI-TAT和2,7,12-TDPI-TAT的HOMO和LUMO能级。化合物3,8,13-TDPI-TAT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23 e V、-2.31 e V,化合物2,7,12-TDPI-TAT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27 e V、-2.52 e V。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两个化合物的电子云分布和分子构象进行了计算。化合物3,8,13-TDPI-TAT的热分解温度为307℃,化合物2,7,12-TDPI-TAT的热分解温度为429℃。利用与第一、二章相同的方法制备了结构相同的多层器件。化合物2,7,12-TDPI-TAT的发光器件显示出了更好的器件性能,在100%掺杂(即非掺杂)情况下,Lmax为678 cd/m2,CEmax为2.52 cd/A,PEmax为1.58 lm/W,EQEmax为1.50%。化合物3,8,13-TDPI-TAT的发光器件在非掺杂的情况下,Lmax为500 cd/m2,CEmax为1.10 cd/A,PEmax为0.50 lm/W,EQEmax为1.25%。
其他文献
在全球淡水资源匮乏大形势下,反渗透技术作为海水淡化、苦咸水再生的主要技术受到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如何通过新技术手段提升反渗透脱盐效率、降低反渗透能耗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作为反渗透技术的核心,反渗透膜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迭代更新,复合膜因同时具有抗污性能优异且物化性能稳定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膜种类。利用等离子体直接聚合方法在性能优良的基膜表面沉积功能皮层以制备高分离性能反渗透复合膜的新型
为了使有限元模型能尽可能地反映结构实际动力学特性,在模型修正过程中应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把数学中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概率统计理论应用到模型修正中,可达到改善模型修正结果的可靠性的目的。同时,模型修正在求解反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迭代计算,因而需要构造能够替代有限元模型的数学模型来减小修正过程中的计算量。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在随机模型修正过程中分步修正及多目标函数修正的问题,研究了基于C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大运能快速客运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铁车辆运行以其轨道线路小半径曲线占比多、常态超负荷运营和频繁加减速的特点,更进一步加剧了轮轨磨耗。轮轨磨耗的加剧会引起噪声以及车辆轨道的剧烈振动等问题,影响地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情况恶劣的会导致车辆脱轨,对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研究地铁车辆轮轨磨耗预测,分析轮轨磨耗对
学位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无线电子通信设备已被应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电磁空间环境变得复杂,影响了通信的安全性,为了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必须增强抗干扰能力。矩形波导因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可形成缝隙天线传输电磁波,但抗干扰能力较低,因此设计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分析了矩形对称单脊波导脊边电流分布以及脊边对称缝隙的交叉极化原理,发现在脊边开设对称缝隙可以实现低
学位
学位
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不同轨道交通系统间多网融合正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国铁、城际、市域快线、地铁等轨道交通网络均已实现了良好的换乘衔接,呈现多网并存协同发展的特点。面对多元化的运输组织需求,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区域轨道交通共线运营就成为了解决轨道交通网络融合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区域轨道交通为辅,对不同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的实施问题展开了研究,内
轴承作为高速列车安全运行中的重要零部件,所处的服役环境复杂,容易造成磨损、裂纹、剥落等故障,从而给高速列车的运营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对高速列车轴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至关重要。目前主要使用车载轴温实时监测系统对轴承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通过设置预警报警阈值来进行预警,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效的避免轴热、燃油而引起的危险事故。由于高速列车运行的工况较为复杂,影响轴承温升的因素较多,且现有的轴温监测系统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