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保险体系财务危机,促使各国决策者设法改革其养老金制度。由于融资问题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国民储蓄率、劳动力供应、经济增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融资制度的改革就成了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焦点问题。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是养老保险融资的基本模式,不同的融资模式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现收现付制在运行中面临难以克服的问题,强调个人责任的基金制融资模式渐渐在不同国家流行起来。但基金制在运行中也面临其内在的不足,因此,20世纪90年代瑞典、意大利等国引入了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混合模式—名义账户制。名义账户制仿效的是基金制的原理,通过加强缴费与未来给付之间的联系,以较高的透明度重塑和强化了劳动的激励机制,适合于转轨国家。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对储蓄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现收现付制下,个人的最优储蓄行为将会受到影响,并使社会总储蓄量降低;在基金制下,个人的最优储蓄行为不受到影响,社会总储蓄量不会受到影响。在一个现收现付制融资模式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在人口老龄化来临时,在满足养老保险承诺的支出,却不需要提高筹资率,则此养老保险制度在财务上是持续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果老龄人口的增长率小于经济增长率,现收现付制在财务上是可持续的。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实际经济仍处于动态无效运行状态,并且这种趋势还将保持。因此采取现收现付制的融资模式更能增进我国社会的福利水平。通过考察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期趋势,得到,长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率仍会大于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即中国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融资模式在财务上是可持续的。因此,中国具有实行现收现付制融资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中国实行现收现付制融资模式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但从目前统账结合融资模式运行状况来看,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不仅有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还有制度上的不开放,不能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建立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要求,而引入名义账户制融资模式,由于名义账户制所特有的功能,不仅能增进社会的总福利,还可以克服目前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引进名义账户融资模式。今后的养老保险融资模式改革应建立以名义账户的统筹账户和私营化的积累账户的“新统账结合”融资模式,发展企业年金或私人储蓄年金,形成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新统账结合”模式保留个人基金账户是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促进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名义个人账户和个人积累账户之间的比例可以调整,逐步加大基金制的因素,相应降低名义个人账户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