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是一种常见的以双肾形成多个进行性增大囊肿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遗传病,研究表明,ADPKD是由PKD1或PKD2基因突变所致。PKD1和PKD2基因分别编码蛋白Polycystin-1(PC1)和Polycystin-2(PC2),而PC1和PC2可相互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并参与多条常见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PC1或PC2蛋白功能的缺失将导致这些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因而成为这些肾囊肿形成的分子基础。但是,目前对ADPKD发病过程中PC1和PC2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仍然知之甚少。最新研究表明,PC1整个胞外区可在G蛋白偶联受体样蛋白水解位点(GPS)处发生顺式自水解切割,并被释放至肾小管管腔中,很可能作为配体而发挥其生物功能,并有可能在肾小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因而有必要制备针对多囊蛋白1(PC1)胞外区的抗体,为分析PC1胞外区生物特性和功能提供工具。本研究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CR扩增编码小鼠Pkd1的氨基端474E-640L的c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上,在IPTG诱导下产生小鼠PC1抗原(mPkd1-N).纯化浓缩目的蛋白并制备兔抗PC1氨基端多克隆抗体(mPkd1-Np),并以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以及免疫荧光方法分析该兔抗PC1氨基端抗体的特异性。我们成功地构建了mPkd1-N片段真核及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并制备了抗小鼠PC1氨基端的多克隆抗体mPkd1-Np。通过生化和细胞学方法证实了该抗体针对PC1的特异性,得到了高效价、特异性的兔抗nPkd1-Np多克隆抗体,为揭示PC1胞外区氨基端的生物特性和功能奠定基础。另外,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利用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小鼠模型和永生化肾集合管细胞系,以及本课题制备的兔抗mPkd1-Np多克隆抗体,我们发现PC2的缺失下调PC1的表达。该研究结果说明PC1可能是PC2的下游因子,这为多囊蛋白(PCs)之间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上下游关系,从而加深我们对ADPKD囊肿生成分子机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