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隐私及其权利保护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biao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个人基因隐私在后基因时代极易遭到侵害,这种侵害不仅影响面广,如保险、就业、基因隐私利益的分配等等,而且程度往往较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保护基因隐私已成为学界共识.但采用何种方式、哪种手段来保护基因隐私最为有效?权利形式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保护法益的手段,它是否适于用来保护基因隐私,就成为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明晰概念入手,对基因隐私的种概念——"基因信息"的外延做了探究,对"隐私"概念的内涵予以了分析,以此找到了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隐私界定标准.而后,以该标准为尺度,对各类基因信息逐一予以鉴定,从而明确"基因隐私"概念的外延.判断某种权利形态是否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权利本质理论所决定的.因此,本文借助目前通行的几种主要的权利本质理论学说,并结合法社会学与信息经济学,对"是否应引入权利形态来保护基因隐私?"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肯定的结论.对不同的权利属性,权利的救济手段也会有所不同.引入权利形式保护基因隐私,是采用财产权救济方式恰当,还是采用人格权救济方式为宜?引入的权利类别是否适于用来保护基因隐私,这对权利效能的发挥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人格权救济方式更适于用来保护基因隐私.应当引入权利形式保护基因隐私,但并非只要采用了权利形式,基因隐私就必然能得到妥善保护,在确立基因隐私权这种权利形式的同时,还必须对它的功能做出准确的定位,而基因隐私权的功能是借助法律保护个人向他人封闭或开放程度的控制权.
其他文献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之一,自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出现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抵押贷款支撑证券市场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债的第二
在我国,甚至整个国际普遍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与环境的发展问题,在上世纪的90年代,我国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先后提出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构想。本文分析和研究的对象是延边地区,主要分析了延边州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相关指标,对其协调发展的现状以及水平进行了重点的探求。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经济模型的研究成果,讲述了生态足迹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美国的战略重心一直都在欧洲,由于忙于反恐,忽视了亚太地区国家的发展,军事上的开支也耗费了美国冷战结束后的优势,再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同时也面临着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民生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民生问题与财政支出的各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政府应通过,财政的手段,对民生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也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准确把握延
本文从个人信用法律制度谈起,界定了个人信用权,包括信用的定义、信用权的定义和个人信用权的概念、个人信用权的性质,归属等.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式,借鉴西方国家个人信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