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中常见噻吩杂质的无催化氧化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硫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硫氧化物对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石油中存在的噻吩类物质一直是石油脱硫中较难去除的化合物。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对于石油中硫含量的限制也越来越高。而如何有效地去除噻吩类化合物是石油加工过程的一大难题。氧化脱硫是生产超清洁燃料的最具前景的技术,可以脱除加氢脱硫技术难以去除的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等。而常规的氧化脱硫需使用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基于此,我们想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实现噻吩类化合物的氧化。本课题研究了超声和微通道两种强化方式对噻吩物质的氧化,为石油脱硫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超声条件下的二苯并噻吩氧化超声能够产生较大的能量,能促使液体形成乳液状态,增加反应的界面面积。本部分在超声条件下,研究了无催化剂情况下的二苯并噻吩(DBT)氧化。首先,对两种不同超声产生方式进行研究,发现使用超声清洗池和超声振子对氧化结果没有太大影响。随后,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溶剂对氧化反应的效果。发现m CPBA和oxone对DBT的氧化作用都较好。同时,使用乙腈作为反应溶剂效果最好。为了考察超声氧化的方法能否在燃油脱硫中得到应用,我们用十二烷模拟进行了DBT的氧化,在该条件下,oxone氧化无效,而m CPBA氧化效果较好。(2)微通道条件下的噻吩类物质的氧化在微通道条件中,在十二烷中模拟了氧化脱硫作用。首先对DBT的氧化条件进行了考察。得到了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 ~oC,m CPBA作为氧化剂,DBT与m CPBA的摩尔比为1:3。在优化条件下,DBT在微通道中反应10min即可得到接近定量的产率。为了验证这种方法在燃料氧化脱硫中的通用性,我们研究了燃料中的几种其他常见的噻吩物质:苯并噻吩(BT)、2-甲基苯并噻吩(2-MBT)、3-甲基苯并噻吩(3-M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在微通道中上述最优条件反应10 min后,得到的分离产率分别为:89%、92%、95%、95%,效果较好。在微通道中进行连续流噻吩氧化有了较大的进展。
其他文献
互联网金融新兴借贷模式——P2P网络借贷,由于其参与门槛低、交易手续方便以及无需担保抵押等优点,受到个人以及中小企业的青睐,并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加上整个行业监管细则暂时性缺失,涌现出大批问题平台,其中问题平台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行业存在较高的借款人违约风险。借款人违约风险发生主要是受到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性影响,为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性,本文将从非结构化信息入
船闸作为内河重要的水利枢纽,对保障航道通航效率及安全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航运量的增加,船闸人字门启闭频繁,加上门体两侧上下游水位差的压力作用以及动水载荷的作用,使得门体表面不断的发生应力的集中与释放,经过长此以往的积累,门体表面会出现裂纹等破坏门体结构的因素,对门体健康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威胁通航安全。然而由于船闸检修周期较长,无法实时判断门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建立应变检测专家系统,及时有效的发现
多智能体系统作为分布式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近十多年中,多智能体的协同控制成为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同辈群体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塑造、价值观树立和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同伴关系的融洽程度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化进程。由于身体症状、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原因,多动症中学生群体的同辈融入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多动症中学生同辈融入研究是各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首先,本研究从生态系统视角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从微观、中观、宏观等方面,综合分析多动症中学生同辈融入层面
学位
图像描述是机器将一张图像自动翻译为一句人类能够理解的句子,它是一个涉及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问题。图像描述问题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
[目的]比较不同粉液比调制后的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ZOE),在模拟口腔环境条件下,观察抗压强度(CS)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寻找适合临床应用的较佳粉液比。[方法]氧化锌与丁香油按
伴随着传感器,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的进步,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或由不同传感器捕获的大规模多维数据的处理,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多源数据可以形成多路数组,而张量为这些数据
由于风电出力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及反调峰特性,风电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中的消纳问题亟待解决,这一问题在风电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尤其明显。由于我国热电机组“以热定电”
本文的研究内容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ED光源光谱/色温对隧道各段照明的适用性研究”。在白天,当驾驶员驾车驶入隧道时,由于隧道内外照明环境的不同,会产生“黑洞效应”,并将出现短暂的失明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尤其是隧道的入口段交通事故频发,因此,研究隧道入口段的暗适应很有必要。光源照明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亮度和光色。本文研究的是白昼隧道入口段的暗适应。暗适应过程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暗适应开
搜索式无载体信息隐藏是新近提出的无载体信息隐藏方法的典型思路,该类方法通过检索大数据库来寻找自然无修改载体来表达秘密信息以对抗密写分析的检测。但这类方法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