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干扰下的无人机鲁棒离散飞行控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凭借其在偏远地区或危险环境中出色的作战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领域。然而,UAVs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飞行环境往往是多变的,UAVs飞行控制(Flight Control, FC)的稳定性容易受到系统不确定和外部干扰的影响而导致性能下降。此外,对于实际飞行的UAVs,UAVs的舵面偏转角度被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果设计的UAVs控制系统不考虑该执行器饱和的影响,当舵面的偏转角度到达限制边界时,会对UAVs系统的控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破坏UAVs系统的稳定性。另外,随着数字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在控制应用中的广泛使用,离散时间(Discrete-Time, DT)控制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提及的问题,研究一种存在外部风干扰的固定翼UAV系统的鲁棒离散飞行控制(Discrete-Time Flight Control, DTFC)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类具有外部风干扰的连续时间(Continuous-Time, CT)固定翼UAV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欧拉近似方法将CT形式的固定翼UAV姿态动力学模型转换为近似的DT形式。针对存在外部风干扰和系统不确定的DT固定翼UAV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时间干扰观测器(Discrete-Time Disturbance Observer, DTDO)的离散时间神经网络(Discrete-Time Neural Network, DTNN)控制方案。该方案将DTDO、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 NN)近似方法以及backstepping控制(Backstepping Control, BC)技术相结合,实现固定翼UAV系统的DT跟踪控制,并且增强了FC系统的鲁棒性。固定翼UAV姿态动力学系统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DTFC方案的可行性。
  其次,由于执行器容易产生饱和现象,进一步将输入饱和问题考虑到鲁棒DTFC方案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辅助系统和非线性DTDO的DT鲁棒抗饱和控制方法,实现同时存在外部风干扰、输入饱和与系统不确定的固定翼UAV系统的稳定FC。利用BC技术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DT控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具有外部风干扰和输入饱和的固定翼UAV姿态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DTDO的DTNN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然后,针对存在外部风干扰的轨迹控制系统模型以及具有风干扰和输入饱和作用下的不确定DT固定翼UAV姿态非线性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滑模干扰观测器(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 SMDO)的不确定固定翼UAV系统的DT鲁棒控制方案。该方案引入辅助系统以抑制或消除输入饱和对固定翼UAV闭环FC系统的不利影响,并且利用NN近似处理固定翼UAV系统中的不确定,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NN的离散SMDO以补偿外部干扰的影响,进一步结合BC技术方法设计DT鲁棒控制器。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NN的DT控制方法能够确保固定翼UAV系统拥有良好的FC性能。
  接着,将系统不确定以及预设性能问题考虑到具有外部风干扰的固定翼UAV姿态系统的离散时间分数阶(Discrete-Time Fractional-Order, DTFO)控制方案的设计中,综合研究固定翼UAV姿态闭环系统的稳态与瞬态性能控制问题,借助预设性能控制方法,并结合基于NN的DTDO以及离散时间分数阶微积分(Discrete-Time Fractional-Order Calculus, DTFOC)理论,利用BC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DTDO和NN的DTFO跟踪控制器,实现存在外部干扰和系统不确定的固定翼UAV系统的姿态FC。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DTFO跟踪控制器能够确保固定翼UAV闭环系统满足设定的稳态和瞬态性能要求,并且能够保证干扰估计误差有界。
  最后,针对存在外部风干扰的固定翼UAV轨迹控制系统和姿态系统模型的DTFO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TDO的固定翼UAV系统的DTFO控制方法。该方法将DTDO与DTFOC理论相结合,并且利用BC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DTDO的DTFO控制方法,实现固定翼UAV的DTFO跟踪控制。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DTDO的DTFO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车辆路径问题是研究如何通过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和路线调度,来实现运输成本最优的一类优化问题,其相关理论和算法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车辆路径问题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货物配送、拼车服务、校车接送等,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焦点问题,同时,环境因素也越来越多地被考虑到车辆的安排和调度中。因此,本
学位
基于主动视觉的多模态感知是指采用主动光源投射的测量设备获取多模态图像数据的技术。相比于单一模态的彩色图像,多模态图像提供更多信息,更适用于目标种类繁多的室内场景。由于室内场景的环境特点,使得目前面向室内场景的多模态感知方法仍存在诸多的关键技术难点,例如场景的光照不均、目标的相互遮挡、精度要求高、场景变化多、数据融合难等。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多个基于主
光子晶体光纤由于其灵活的结构、可填充、大模场面积、无截止单模传输、高双折射等特点,问世以来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目前已被开发成各种光纤传感器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与传统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相比,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长周期传感器结合了长周期光栅和光子晶体光纤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折射率灵敏度、灵活的结构设计、且对外界温度变化不敏感,在实际测量中可消除温度交叉敏感问题。此外,光子晶体
在选矿过程中,磨矿过程作为破碎过程的下一道工序,在矿物破碎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矿物进行研磨粉碎,将大颗粒矿物原料粉碎到适宜粒度,使有用矿物与脉石单体解离或使不同种的有用矿物相互解离,为选矿过程的后续工序提供原料。由于磨矿过程高能耗的特点和位于选矿过程中的重要位置,磨矿过程的产品粒度与循环负荷对选矿生产全流程的精矿品位和产量有重要影响,更与选矿厂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密切相关。因此,磨矿过程的运行优化与控
学位
电熔镁炉是将菱镁矿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转化为电熔镁砂的高耗能设备。电熔镁砂是制造工业和航空领域中高级耐火材料的原料。电熔镁群炉需量指当前时刻和当前时刻之前一定时间内群炉功率的平均值,用于度量电熔镁群炉的用电量。为了节约电能,群炉需量不得超过电力部门规定的需量峰值。电熔镁砂生产企业为了不超过需量峰值设置限幅值。当群炉需量超过限幅值时会切断某台炉的供电。切断供电会破坏炉内温度场吸热与放热之间的平衡,
学位
由于飞机在起飞、巡航、进近、着陆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大气扰动的影响,从而轻则导致人员颠簸,重则导致结构颤振或者飞机失控。阵风缓和作为主动控制技术的一个大类,在工程应用和科研探索方面受到飞行控制领域专家和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通常,大型民机和现代高性能战斗机都具有多操纵面布局的特点,传统的三个舵面控三轴力矩的情况在多操纵面飞机上无法实现,这就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过驱动系统的控制问题。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服务机器人在商场、图书馆、医院、工厂和办公环境等不同工作场所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可协助进行多项工作。服务机器人通过对移动目标的定位和跟踪来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然而对像人类这样的运动目标进行定位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目标的移动速度可能非常快且不可预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在移动物体的定位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RFI
新能源汽车不管是在环保领域还是作为新兴产业,都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电池管理系统是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环节,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之一。而电池SOC(State OfCharge)的估算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个部分,在复杂工况下,电流、电压等电池的外特性采集极易受到干扰,产生噪声,加上动力电池的初始电量难以确认,使得单一的SOC估算方法会产生估算误差,并且性能欠佳。因此,本文以锂离子电池作为研究对
切换系统是一类刻画多模态切换的混杂动态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程系统。在网络通信背景下,含有采样数据、量化信号以及随机噪声等特性的复杂系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采样和量化控制策略,利用增加幂积分法、动态增益技术、齐次系统理论、Lyapunov稳定性理论以及随机系统理论,解决几类带离散反馈环节的切换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以及实际输出跟踪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 研究了一
高速列车凭借舒适、高效、便捷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城际间主流交通工具。牵引系统作为高速列车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对于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随着列车在轨运行时间增长,牵引系统不同元器件老化将引发微小故障,继而影响列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如果微小故障在演变为失效之前能被成功检测与诊断,并采取必要维修措施,则可极大提高高速列车安全性。由于高速列车牵引系统是一类非线性且非高斯系统,且运行环境存在无法避免的时变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