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万法,万法一心:永明延寿的心性论研究——以《心赋注》为例进行探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代末宋初,佛教在发展至顶峰后逐渐式微。禅宗内部毁经诃佛,“狂禅”、“乱禅”之风甚嚣尘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永明延寿提出将“诸法归于一心”的主张。他在指出“一心包含万法”的同时,强调“一一法中皆可显示一心”。他认为万善是“明悟一心”的资粮,因而应当不弃经典,不废修行,定慧双修。“一心”是永明延寿佛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概念范畴。永明延寿站在禅宗的立场之上,将展现佛性的真心与众生当下现实之心联系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心与性的统一。同时,他又以禅宗内外诸多宗派的思想言论来阐释和说明禅宗的“真心”,阐明了一心“包含须弥,又纳于芥子,无处不在,包罗万法”的特点,彰显了其“禅教一致”之旨。永明延寿的《心赋注》是正面阐释其心性论体系的重要著作。本文以《心赋注》为文本依据,对永明延寿的心性论展开多重角度的研究。文中对永明延寿“一心万法,万法一心”的心性论进行探讨,着重地对永明延寿心性论中融合各个宗派思想的特点进行论述,最后还将永明延寿的心性论与宋明理学心性论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比中突显永明延寿心性论的特点。
其他文献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类思维的发展,人类思维的发展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快与慢,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思维是现实的反映,是对自然认识的结果,现实是矛盾运动、
花生从种子播种到新种子形成,根据品种类型的不同,整个生育期110~180d之间,大体上可以分为种子发芽出苗期、苗期、开花下针期、饱果成熟期四个阶段。目前,花生产量不高的主要
斯坦特(Gunther Siegmund Stent),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学院院士,在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科学哲学三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思想进行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