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局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主射法建立一种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以明确LPS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观察牙周炎动物模型形成后牙髓状态及修复性牙本质的状况,以明确牙周炎时LPS对牙髓细胞及修复性牙本质的影响。方法:1、建立牙周炎动物动物模型LPS浓度的选择选取6只大鼠以其上颌右侧为实验侧,上颌左侧为对照侧,分别在大鼠实验侧第1、2磨牙之间颊腭侧自龈沟注射0.2、2、20 mg/mL的LPS各0.1 mL,隔日一次,3次/周;对照侧同时在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次/周。每周全麻后拍摄X片一次,确定牙周炎动物模型形成后,处死大鼠,记录牙周炎形成的时间及程度,参照人类牙周炎的发生发展状态,选择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合适的LPS浓度。2、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选取SD雄性大鼠20只,上颌右侧为实验侧,上颌左侧为对照侧,在大鼠实验侧第1和第2磨牙之间颊腭侧自龈沟注射LPS各0.1 mL,3次/周,记录牙龈指数,每周拍摄X片一次,确定牙周炎动物模型形成后,分别于术后3周、5周随机处死大鼠,取含上颌第1磨牙和第2磨牙的上颌骨,一部分去除牙周软组织后,测定并记录牙槽骨吸收值,用SPSS10.0计算机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另一部分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3、LPS对牙髓细胞及修复性牙本质的影响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形成后,取含上颌第1磨牙和第2磨牙的上颌骨,固定、脱钙,常规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牙髓状态及修复性牙本质的情况。结果:1、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LPS浓度的选择预实验时局部注射0.2 mg/mL LPS的大鼠形成牙周炎缓慢,而20 mg/mL LPS组1周牙槽骨有吸收建立牙周炎模型,2 mg/mL LPS注射后,3周时牙槽骨轻微吸收,5周时牙槽骨吸收明显,建立模型速度与人类牙周炎相近,更接近人类牙周炎发病状态。2、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2 mg/mL LPS注射3周后形成牙周炎动物模型,牙龈轻微红肿,探诊出血,牙槽骨开始破坏吸收。第5周时牙槽嵴顶消失,硬骨板模糊不清;牙槽骨吸收明显,超过根长1/3但未超过根长1/2;测量牙槽骨吸收值,记录并统计分析发现,第3周和第5周时对照侧牙槽骨的吸收值无统计学意义,第3周及第5周实验侧牙槽骨吸收多于对照侧,有统计学意义,第5周时第1磨牙牙槽骨吸收多于第2磨牙牙槽骨吸收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切片发现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内可见多处破骨细胞,牙槽嵴顶吸收低平。3、LPS对牙髓细胞及修复性牙本质的影响大鼠牙周炎模型形成后,病理切片发现牙槽骨内可见多处破骨细胞,真性牙周袋形成;牙髓内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成牙本质细胞减少,排列紊乱,有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结论:1、用2 mg/mL LPS自颊腭侧龈沟注射0.1 mL,建立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是研究牙周炎的良好的动物模型。2、牙周炎时LPS可能通过注射部位处的根管侧支损伤牙髓细胞,形成修复性牙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