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半期,随着运输、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贸易壁垒的降低和投资便利化程度的提高,世界经济呈现新的特征:即产品制造过程中包含的不同工序和环节被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形成了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在这种分工模式下,发达国家将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或是最后的加工装配工序,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完成,因此发展中国家大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了产品内分工。中国白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采用了大规模进口零部件,在国内组装后再大规模的出口的方式参与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导致国际贸易快速增长。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决定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溢出效应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陕西省能否通过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广品内贸易与分工,增加就业和低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尤其是能否获得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品内贸易的定义、测度和成因以及产品内贸易进口、出口和产品内贸易方式下FDI的技术溢出机制,分析了陕西省产品内贸易的技术溢出状况。实证部分以全要素增长率作为衡量技术水平变化的指标,按照Hummels等(2001)建立的VS (vertical specialization)指标,计算出口中包含的进口中间投入价值(VS值)衡量陕西省的产品内贸易的程度,回归分析了陕西省产品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由于中国产品内贸易具有明显的FDI倾向,跨国公司围绕产品内分工而发生的大量国际直接投资构成了技术溢出的又一渠道,因此将陕西省这一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反映产品内贸易的水平的另一个指标,测算其技术溢出效应。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陕西省全要素增长率和产品内贸易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产品内贸易程度(VS值)和产品内贸易方式下的FDI均对陕西省的全要素增长率产生了正面影响,对全要素增长率有拉动作用,具有技术溢出效应。最后针对如何提高产品内贸易的技术溢出提出了陕西省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产品内分工,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