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归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以及贸易发展战略理论关于就业的观点,为实证检验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接着从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三方面分析对外贸易影响就业的三条路径,全面阐述外贸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三个理论假设;然后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和就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1996~201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并以2001年为分界点分阶段探讨了三大区域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变化;且通过变系数面板模型分析三大区域内部各省(市)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
通过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外贸易就业效应不仅仅是指外贸对就业量的影响,更包括对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且实证结果表明外贸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大于对就业数量的影响,而对外贸易的就业结构效应相对不显著。总体来说,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就业效应更为显著,其次为中部地区。(2)东、中、西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有所减弱,而中、西部地区则有所加强;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都比入世前显著;东、中部地区出口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只有进口贸易对就业结构产生了影响。(3)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各个区域之间,区域内的各省(市)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的就业效应,每个省份在模型中的系数值不同,进口的就业效应在各省之间的差异明显,个别省份表现为负值,个别省份表现为正值;而出口对就业的影响除个别省份不显著外,大致上均为正相关。
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1)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就业的长期持续发展。(2)适度增加进口,积极利用国外资源。(3)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对外合作,缩小贸易和就业的差距。(4)平衡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在扩大就业数量中提高质量。(5)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通过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外贸易就业效应不仅仅是指外贸对就业量的影响,更包括对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且实证结果表明外贸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大于对就业数量的影响,而对外贸易的就业结构效应相对不显著。总体来说,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就业效应更为显著,其次为中部地区。(2)东、中、西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有所减弱,而中、西部地区则有所加强;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都比入世前显著;东、中部地区出口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只有进口贸易对就业结构产生了影响。(3)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各个区域之间,区域内的各省(市)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的就业效应,每个省份在模型中的系数值不同,进口的就业效应在各省之间的差异明显,个别省份表现为负值,个别省份表现为正值;而出口对就业的影响除个别省份不显著外,大致上均为正相关。
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1)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就业的长期持续发展。(2)适度增加进口,积极利用国外资源。(3)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对外合作,缩小贸易和就业的差距。(4)平衡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在扩大就业数量中提高质量。(5)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