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指出,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规模极不均衡,直接原因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选择不同。初中毕业后大多数学生会以就读普通高中为最佳选择,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中等职业学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中阶段学生尤其是县域高中阶段学生做出不同的教育选择?这就需要深入探究和调查县域高中阶段学生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出贡献。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当前有关我国县域高中阶段学生教育选择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梳理,学习并领会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相关政策阐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教育社会学中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为切入点,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展开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得关于J县两所学校(一所普通中学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选择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问卷和访谈结果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总结了 J县高中阶段学生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1)具体化文化资本对J县高中阶段学生教育选择有很大影响,父母、亲戚朋友、邻居三个场域的文化资本都对学生的教育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但相对来说,父母场域下的文化资本的影响最大,而且父母对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态度是学生做出教育选择最关键的因素。(2)客观化文化资本(家庭的文化环境)对J县高中阶段学生教育选择有一定影响,J县中学学生拥有的客观文化资本略高于J县中职的学生。(3)体制化文化资本对J县高中阶段学生教育选择有很大影响,家庭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会对学生选择普通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者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就高中阶段学生教育选择优化发展从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普职协调和融通以及提高家长文化资本、转变教育观念三个层而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促进县域高中阶段学生做出理性的教育选择,从而推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发展。